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在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24楼坠楼身亡的消息最先通过互联网闯入人们的视野,起初人们还以为这只是一条愚人节新闻,但在随后几天时间里,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更大量的网络新闻报道纷纷印证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有关张国荣自杀事件的报道一时间吸引了几乎所有媒体的注意力,甚至还在图书、音像出版市场掀起了阵阵涟漪,说张国荣事件是近一时期除伊拉克战争、非典型肺炎之外的第三大新闻热点绝不为过。我们不妨对这种狂热报道行为进行一番冷思考,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娱乐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对娱  相似文献   

2.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柏铨 《新闻界》2006,(1):9-11,8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一文,以政府、新闻传媒、公众围绕信息公开传播形成的特定关系为切入点,对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并对灾难性事件中如何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以新闻传媒为轴心的信息发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灾难性事件中信息发布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灾害新闻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传媒对灾难的报道从传播态度和传播方式到传播内容都缺少“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吴晶 《青年记者》2007,(6):32-32
新闻伦理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或不成规范。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新闻伦理问题,尤其体现在对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尊重。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社会生活,而在有违新闻伦理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应该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实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极为紧迫的社会意义。国外学术界研究主要集中于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内部机制,政府、媒体与公众的互动,法律解决机制,现场处置原则与策略等角度;国内学术界研究则从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展开。其共同缺陷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和具体,较少从公众参与视角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博 《新闻世界》2010,(4):11-1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推进政治文明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珊 《新闻界》2004,(3):40-4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强调要“建立社情民意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新修改的宪法也突出强调要加强“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要求我们要在尊重、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现实中,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山西干河煤矿矿工举报,41岁的矿工吉新红在矿内闷死。事故发生后,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所谓"记者"发放"封口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相似文献   

11.
牛卫红 《今传媒》2012,(10):114-115
灾害新闻报道对于民众及时了解灾情真相、有效地监督政府救援工作、稳定民心、树立政府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灾害新闻报道中时机延误、内容错位、焦点模糊等常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灾害新闻报道尺度把握的相关建议,时效性与适宜性相统一;客观理性还原新闻原貌、揭示真相;树立责任意识,科学理性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选准新闻视角,尊重事实,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弘扬人性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但在应对危机事件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瓮安6.28群体性冲突事件中新华社、《贵州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应对情况为例.围绕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应承担何种责任,怎样承担其责任展开分析,根据公共危机事件四阶段特点提出媒体责任过程模型,具体阐述了事件各阶段媒体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发挥对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芙蓉 《传媒》2011,(11):71-72
近年来,我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媒体对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有一些报道内容纷繁芜杂,造成某些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欠佳,有些报道内容重复、雷同。如何确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的全息型报道模式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卡妮 《新闻窗》2011,(5):45-46
天灾是对人类共同的挑战,面对这种融会了人类共同情感的事件,媒体的关注点应该、也必须围绕着"人"来展开。遭受灾难的人、参与抗灾的人,甚至在千里之外为防灾抗灾服务的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都是公众希望了解的内容。以往的灾害报道,多是关注灾害本身,简单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6.
袁佩芬 《新闻界》2006,(4):70-70,67
当今社会,灾难事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发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都会迅速登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在拍摄灾难事件或者编辑灾难新闻时,如何处理好灾难类事件的电视镜头,从而使灾难新闻既能体现出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又能兼顾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记者和编辑的道义责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任飞 《青年记者》2004,(2):20-21
2003年3月19日上午9时,辽宁省海城市8所小学3000余名学生饮用当地教委推荐的豆奶后,陆续出现头痛、腹痛、眩晕、浑身无力等症状。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封锁消息,直到百余名中毒学生及家长到北京的协和等医院就医后,这起中毒事件才被外地媒体所知。《齐鲁晚报》随即连续刊登了新华社的系列追踪报道:《豆奶击倒三千学生调查》(4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在应急治理领域尤其是在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方面,积累的经验还远远不够,通过基于“事实—价值—情感”模型,提出完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机制的三大策略,即: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把握发布时机,完善对话机制;坚持以价值为标准,强化“共同体意识”,完善提升政府公信力机制;坚持以情感为依托,加强共情传播,疏解负面情绪,完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袁呈彦 《新闻前哨》2008,(10):84-85
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国新闻传媒的一次大考,人民日报抗震救灾系列评论文章,及时准确披露信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人为本彰显人民的生命价值,形成独家政论风范。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新闻以真实、快速、本色等特征颠覆了传统媒体关于突发公共新闻事件的传播模式,受传者的角色地位被重新书写.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事件的传播者,报道者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记者演变为突发事件的亲历者,从旁观者演变为当事人.这种变化使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更加张扬普通民众的个性,满足公众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