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叙事是指以传说人物与情节为前提,以景观建筑物为核心,融图像、雕塑、广告牌,以及导游词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叙事体系。当代社会传统口述叙事日渐萎缩,景观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讲述传说、传承传说价值的叙事功能,这是当代民俗的显著特点。在"白蛇传"传说中,传说人物"法海"逐渐转化为视觉景观"法海洞",并重构法海正面形象,承担了地域政治与文化建构的功能;而重建的雷峰塔则将传说拓展至围绕景观的现实生活,系统讲述与雷峰塔密切关联的传说情节,是传说景观超越语言形态的经典个案。民间传说在今天不再主要依赖口头传播,而是通过景观呈现,从而提升地域形象,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与地域政治的重要资源。这种演变的背后,经济要素冲淡了伦理要素,地域需求替代了价值需求,是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坑院作为中国具有鲜明地域性的传统民居,承载着黄河沿岸地带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援引空间生产、文化地理学相关理论,对地坑院旅游景观化重构这一典型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地坑院蕴含着生存至上的哲学思想,村民生产实践依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并形成生活习惯,社会关系体现在以地坑院为关键节点的交往逻辑中,文化传承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活态延续上.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的生产者联盟直接推动了地坑院旅游景观化空间更迭,促使其由生存文化表征的居住空间转化为审美文化表征的景观空间,并造成地坑院空间属性、人地关系、文化传承等层面的重构.这种空间重构的实践活动,驱动着乡村空间功能再造和地方性变迁,进而让乡村空间生产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记忆景观是民族文化的物质体现,它的功能不仅是文化的展示,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文化代继交流的媒质。民族社区,尤其是建立在非旅游业基础上的民族社区更应注重居民的真实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建设民族文化记忆景观是国家文化战略管理的必然,也是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必需。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有其经济基础、国家支持、民族自信为保障,在现实中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白蛇传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由最初的简短粗陈叙述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民间文学作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其以网络剧形式出现,突破了时空限制,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文章对网络剧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分析,并研究白蛇传传说在网络剧中的重构,采用影视形式诠释白蛇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都市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即都市景观化,都市景观化就是把都市功能和人的欲望人为地加以视觉化、展示化的过程.由于都市孕育了不同以往的观看方式,这对于都市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都市景观化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应采取新的措施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的兴起,为自媒体的乡土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乡土短视频从符号、想象、角色和叙事等多重结构层面,建构了乡土社会的独特媒介景观,并掀起了媒介化乡村下的乡土文化传播热潮。视觉文本符号建构的乡土景观,呈现出内生性、媒介化、狂欢式的景观表征。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从文化的视角剖析乡土短视频中的景观建构与文化传播,反思实践主体和乡土文化传播乱象,对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实现文化繁荣、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地理学中宗教景观的概念为视角,概括唐宋时期广西宗教建筑、民众宗教信仰等特征,借此探讨广西的宗教景观对于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所构成的宗教景观,既有诗学意义,也有地域文化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与丰富的功能。因此,文章通过安代的舞蹈文化内涵、舞蹈功能演变、舞蹈传承方式,借此深化对蒙古安代舞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与传承该舞蹈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南岳古镇历史久远,具有封禅、祭祀、商贾等传统文化特征,是佛、道、儒三教共存之地。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及其GIS技术的研究方法,标示和识别了南岳古镇景观的基本文化特征。研究表明"寿岳文化"是南岳古镇的主体文化基因,也是千百年来驱动南岳古镇不断发展的主导文化因子。此外,茶文化与佛、道、儒共存的宗教文化特色也是南岳古镇重要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田晓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40-42,96
在众多历史性质地段充斥于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文化、景观、景观文化各类名词的解释与概念阐述,表达出人与景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动中出现了“营造”与“使用”,人与景观文化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这些概念置于在城市历史地段这个特殊区域内,便形成了景观文化的继承性、积累性、融合性、地域性等特性。从而总结归纳出城市历史地段周边环境之间的相处原则和景观文化在城市历史地段的处理原则.使得景观文化与城市历史地段文化得到融合,这些已成为景观设计方面参考的基本处理原则。最终使景观文化肩负起传承与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只有正确认识以校园景观为载体的高校校园景观文化的本质,才能在老校区环境改造中更好地传承和展现校园文化精神.通过对高校老校区环境景观改造研析,得出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高校老校区景观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襄樊景观传说是在襄樊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沃土里绽开的奇葩,他们不仅真实的反映了襄樊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面貌,也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华。文章从文学和美学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襄樊地区的景观传说,初步凸现他们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顺屯堡文化--黔中喀斯特环境中的汉民族地域文化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文化地理学视野,分析安顺屯堡文化中聚落景观、民居景观、服饰景观、语言景观、地名景观、宗教景观和民俗景观的主要表现特征,以及安顺屯堡文化与黔中喀斯特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场景观小品体量虽小,但也承担着城市的文化职能:观赏、游憩、交往、教育、休闲等,能完善广场空间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构造城市景观特性及个性、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因此,在梳理南京地域文化的象征性符号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运用设计原理设计出优秀的景观小品,这将有利于建立起可传承、可持续发展并能各地域互补的设计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而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是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肇兴侗寨居民和游客对侗寨建筑景观变迁的感知,认为居民对侗寨建筑景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游客对侗族建筑和文化的感知多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认为,认清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居民参与度,优化旅游地管理,在积极应对旅游发展的同时满足居民对建筑改造的合理要求,才是少数民族旅游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发展经济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城市社区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社会资源,我们在进行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合理地开发和运用这种资源,特别是开发和运用宗教具有的引导、劝导人向善、心理调适、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认同、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功能,对我们加快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解决社区中的民族问题,打造独特的地标景观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各地古村落景观之所以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其根本原因在于影响景现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不同,尤其是传统的原始图腾、民间傩戏、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文化等因素对景观基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育人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的背景下,校园景观作为大学文化的直接表达,承载了"彰显文化自信,传承大学之道,培育核心价值"的文化使命。分析大学校园景观以史为脉、以道为尊、以景为用、以人为本的文化育人路径,可为中国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以跨文化诠释学的维度,从视域融合和哲学审美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进行阐释和研究。发现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显性代表现象,直观又具体地展现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历史、语言、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诠释的文本存在,语言景观本身就是多种符号模态形式的构成体。诠释学视域下的当代语言景观是一种从书面、静态和固化的意义表达拓展到活态化、历史再现化和情境化的协同和交互的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存在"千城一面"问题,新型城镇化应强调自身文脉的传承,要求充分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城镇,首要任务是对区域文化特征进行识别与分区研究。将综合评价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角度构建古村镇文化景观相似性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分析了湘西古村镇文化景观的相似特征,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文化景观区划研究,将湘西地区分为侗族景观区、瑶族景观区、土家族景观区和苗族景观区,并对区域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区域规划与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