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王朝视野下,地处赣闽粤边区的赣南瑞金是一个"群盗肆虐"与"民风强悍"的县域。明清瑞金县志的编纂者们,并不满意于这一地方形象,他们通过挖掘、夸大、拟制和限定性解释王阳明在瑞金的史实以及瑞金本土历史人文资源,创造出一系列相关的地方性知识,将瑞金县塑造成"阳明过化之地"与"节义文章之乡"的文化形象,借此表达出他们的地方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孝女"、"忠节"、"烈女"等传,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孝忠节贞"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沈云英故事发生于永州,而故事之所以流传,与明末清初蔡大敬《女云英传》、俞右吉《沈云英传》、毛奇龄《沈云英传》及《沈云英墓志铭》这四篇传记有关。文章重点追溯这四个文本,并对作者加以考述,是为沈云英故事之缘起篇。  相似文献   

5.
《衡水师专学报》2014,(5):F0002-F0002
据《枣强县志》记载,王常乡后旧县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董子祠,内置明朝乡士韩安辅夫妇捐资所立董仲舒石像。据1926年所立“重修三皇庙董子祠碑”记载:“明朝乡士韩安辅夫妇于董氏宗祠旧址立像复庙,是为董子生地之验。”1982年该董仲舒石像被确立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旧县村捐资修缮董子祠,并立碑。2013年枣强县政府重修董子祠。  相似文献   

6.
明嘉靖十七年(1538)版《宁德县志》[1]是现存的最早刊本,几经磨难幸存于世,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宁德县志》在人物志中设烈女章节,专门记述明代宁德地区的烈女形象。对县志中的烈女形象进行类型分析及成因探究,意在还原明朝宁德地方政府旌表的女性道德榜样,再现男权社会中男性心中完美妻子的形象,重新审视明朝政府统治下地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一、儒家忠恕之道的思想基础"忠"、"恕"二字常连在一起出现儒家经典之中。"忠"于谁?忠于君,忠于己。然而,无论是忠于君或是忠于己,都是忠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恕"便紧随其后。对于儒家忠恕之道的解释,学者们一直都见仁见智。儒家认为,人心各有差异,好恶、秉赋也各不相同,但人之为人的本性是基于善意的仁心、  相似文献   

8.
日前,编辑部收到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寄赠的《太平县古志三种》一巨册。该书由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蔡宝定等六七位老先生主持其事,将明朝《嘉靖太平县志》、清朝《嘉庆太平县志》、《光绪太平续志》三种古志通过标点、校勘、注解,改为简体横排本,使之面貌一新,方便阅读和研究利用。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形势下,该书的出版,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  相似文献   

9.
明清鼎革,朝鲜由明朝的藩属国最终成为新兴的清朝的藩属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家交涉、军事征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在1619年萨尔浒之役后后金与朝鲜突破了明朝的限制开展国交,1627年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成为兄弟之国,1637年丙子之役后清朝与朝鲜成立宗藩关系,1644年清兵入关后清朝调整对朝鲜的政策,双方关系改善,到康熙后期两国步入典型而稳定的宗藩关系轨道。对《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的大量史料的探究可以理清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万历年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泛海东入。他们研习儒汉文化,尽诵《四书》、《五经》,朝贡巧物奇器,进呈西洋历法,引起好奇之士崇尚,拉开了“西学东渐”之帷幕。万历33年(1605)后,罗马教皇准利氏所请,熊三拔、阳玛诺、毕方济、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南怀仁等欧西“贤达”又相继渡入东土。崇祯一代,明臣徐光启与西人龙华民等通力合作,译就《崇祯历书》。乃至清初康熙时,复举西人南怀仁,白晋、雷孝思、巴多民等,对西学的传播广及到数学、物理、地舆和测绘等。到雍正,“除任职钦天监的传教士外,一律驱至澳门看管,各省天主教堂也被拆除殆尽”,使西学的传  相似文献   

11.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12.
李亦辉 《成人教育》2009,29(6):92-93
在《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中,对殷郊形象的刻画虽有文野之别,但都是反殷归周的义士。较之《平话》和《志传》,《封神演义》中的殷郊、殷洪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他们虽然违逆天意民心,背弃师嘱、自食誓言,但却成全了忠孝的名节。忠、孝、悌是人伦,反殷归周是顺天。作者在面临顺天与人伦的冲突时,取人伦而弃顺天,典型地体现了宋明理学对人伦纲常无条件地强势肯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吊孟尝君文 潘岳人无贵贱,士无真伪,廷入如归,望宾若企.出握秦机,入专齐政,右眄而嬴强,左顾而田竞.且以造化为水,天地为舟.乐则齐喜,哀则同忧.岂区区之国而大邦是谋,琐琐之身而名利是求,畏首畏尾,东奔西囚,志挠于木偶,命悬于狐裘.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相似文献   

14.
对孔子的"忠",学者历来分歧颇多。本文通过解读《论语》,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认识其"忠"的思想。孔子忠于仁义道德、道义、操守,而不仅指具体的某人或某一阶层。  相似文献   

15.
《李太白全集》中有《游谢氏山亭》一诗。此诗是否为李白之作颇为可疑:一、作年之疑。此诗无论是作于乾元元年、上元二年还是宝应元年,都与诗中"再欢天地清"之背景和李白暮年行踪不相吻合。二、"谢氏山亭""西池"之疑。据诗所写,"西池"应是谢公池。谢公池乃谢灵运温州所建,但李白暮年足迹未达温州。三、诗题之疑。诗题为"游谢氏山亭",而诗却写的是游"西池"。四、"稚子"之疑。"遥欣稚子迎"之"稚子"非时年已二十六七的伯禽,故"遥欣稚子迎"者非李白。  相似文献   

16.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在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列女"、"孝女"、"忠节"等卷,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忠孝节烈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到清代,随着时局的稳定,沈云英故事流布已广,在史传、札记、随笔中开始出现有关沈云英的记载。论文依循"史传"的体裁性质加以考述,探究故事流传过程中的特点与变化,是为沈云英故事之"史证篇"。  相似文献   

17.
沈云英,明末浙江萧山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夺父尸以全其孝,拒臣清而葆其忠,扶柩返乡,不仰于人以成其节烈,后教授子弟而终。后代方志中将其置于“孝女”、“忠节”、“烈女”等传,而在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孝忠节贞”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沈云英故事发生于永州,而故事之所以流传,与明末清初蔡大敬《女云英传》、俞右吉《沈云英传》、毛奇龄《沈云英传》及《沈云英墓志铭》这四篇传记有关。文章重点追溯这四个文本,并对作者加以考述,是为沈云英故事之缘起篇。  相似文献   

18.
明朝对女真推行禁止与朝鲜"私通"的外交政策,1592年,努尔哈赤借朝鲜的"壬辰倭乱"机会,提出"助朝征倭"。朝鲜为侦探其军情选派申忠一出使努尔哈赤居城。得出了"老乙可赤为最难当"、明朝已失去"驾驭夷狄之能力"的结论。为此,申忠一编写了"建州探情记轴"一书。  相似文献   

19.
<正>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下简称《读传》),很短,才88字,为便于鉴赏,不妨全引于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记载孔子批评管仲不知君臣之礼,而又盛赞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仁功。所以在孔子看来,无"礼"未必不"仁"。从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看重君臣之间的名分和角色定位,提倡"君君臣臣",并认为臣子在尽到自己本分的同时,还要"以道事君"。孔子强调臣子要做到"忠",从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的"忠"不只是忠于国君一人,还要忠于国家和天下百姓。臣子对君主的"信"不只是局限于小信小义和小礼小节,而是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之大信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