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0,(11):46-47
“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所写的事情小.比较平凡,通常不起眼,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之所以常用于新闻写作,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是报道现实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众人瞩目的大人物、大事件,但更多的则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事。那些具有显著性的大事固然需要报道,但更多的有新闻价值的小事同样需要报道,甚至应当倾注  相似文献   

2.
“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情小,通常不起眼,比较平凡,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二是篇幅小,多则几百字,少则百八十字,属于“豆腐块”一类。这里的‘寸”,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主题重大,有着较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寓意深刻,意义深远;二是影响较大,作品一旦见诸传媒,即会引起广泛的关注,颇有“小锤撞大钟”、“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应。“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何以运用于新闻写作呢?首先是由读者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读者的接受为前…  相似文献   

3.
“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篇幅不长,但是采写起来难度不小。要想掌握这种表现手法,记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锻炼,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一、眼光。“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的题材大都是一些平凡的、来自生活的小事情。要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必须...  相似文献   

4.
"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从小处着眼,捕捉普通人、平凡事背后蕴含的重大意义,揭示较大主题,提升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对"以小见大"表现手法的内涵、作用及运用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地市一级的媒体主要面向基层,碰不到大题材,没法写出好新闻。小事件真就写不出好新闻、大新闻吗?答案是否定的。基层并不缺少好题材,关键在发现。一些小事件蕴藏着大主题,只要记者善于发现,找准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小见大,采用新颖的写作手法,托出事件独特的新闻价值,小事件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写中的以小见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举 《青年记者》2012,(6):58-59
为什么要重视运用以小见大 1.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具体地讲,就是将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小事写成新闻稿件,刊登在报纸等新闻媒介上,给读者以政治、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8.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新闻采访写作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新闻报道总是从某个具体事物着手的。来自机关、工厂、农村、商店、学校的任何经验、问题、信息等,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的。不要以为有时候所说的事物很小,但通过这个事物的介绍或描述,举一反三,可以给予读者启发、激励和教育,有的甚至能够说明某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思想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在新闻报道方面所说的“以小见大”。当然,并不是通过任何“小”事情都能让读者看到某个“大”问题或说明“大”道理。有些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小事还是小事,如果加以报道,只能“以小见小”,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以小见大”的。诚然,“以小见大”并非新闻采访写作唯一的方法,它不是说只能通过小事情才能反映大问题,它只是说明,从大事情着手,固然能报道大问题,而从小事情着手,通过小事情,也能反映重要的主题。有时它还能更加生动活泼,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凡是能够称为“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典型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典型,同文学上所说的典型,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学上讲的典型,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后创造的,它允许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比  相似文献   

9.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说"靓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11.
李佳 《记者摇篮》2013,(1):14-15
内部监督报道是与公开报道相对而言,以新闻形态呈现,以"内参"形式传播的特殊报道方式。采编内部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一项特殊任务。要做好内部监督报道,要求记者除了依照职业规范,遵循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该类报道的两大特性:一是"面向内部",内部监督报道的传播对象是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内容不公开发表;二是"参考价值",为一定级别的领导提供民情参考和决策参考。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内部监督报道有几条必须遵守的"忌"律。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报道内容与老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因而广受读者关注。要写好"接地气"的民生新闻,就要在选题、采访、写作三个环节下功夫:挖掘有新闻价值的选题,多方采访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写作上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新闻导语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这里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导语的悬念设置作一初步的探讨。 提问设置悬念。这是新闻导语悬念设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疑问提得好,能把读者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陈钢 《新闻知识》2015,(3):107-108,96
在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热点问题、重大调研等"显性新闻"之外,围绕新政策、新趋势、新民情等"隐性新闻"开展日常就地调研挖掘新闻,是媒体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能否抓住机遇把"大新闻"做出"高大上",是记者职业素养和水准的体现,同样,在表面相对平静之下让日常"小新闻"出彩,也反映着记者的发现力、采集力、写作力。根据笔者多年新闻工作体会,让日常就地调研不断"出彩",一要克服审美疲劳、保持职业热情,二要坚持"走  相似文献   

15.
正面典型报道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传统手法,过去和现在都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仔细研究,目前的正面典型报道还有许多缺失的地方。一是没有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典型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报道题材,还是应该按照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进行写作或编播,但现在我们正面典型报道的表现手法往往是与新闻的表现手法格格不入的。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记者尽可能的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寓观点于事实当中,并且让受众自己来判断作品中的观点。同时要用对事实的精心的编排来表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使受众可以轻易接受其观点。惟有这样,受众才…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讲,生活在基层,接触面小,天天和平凡的人和事打交道,发现不了新闻。还有朋友干脆说:“我们单位天天老样子,没什么新闻。”可是,看别人写的稿子见了报,又大吃一惊地说  相似文献   

17.
对于记者来说,那些众人瞩目、为多数人所关心的事情是乐此不倦的,报道这些大事情是记者的天职。但是这些一般人都能掂出新闻份量的大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囿于报道的范围,遇到这类大事情的机会就会更少一些,而经常遇到的是大量的平凡小事。如何从日常的平凡琐事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以小见大、平凡之中求新奇,是工作在基层的记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18.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以小见大,就是从身边小事中发掘新闻,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从凡人小事中反映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新生的事物,重大的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9.
有许多事实,在一些人看来不是新闻,但你只要努力去选取角度,多半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2005年以来我的发稿量、见报率和好稿入选率都比较高,记者部编辑组的同志约我写篇研讨文章。在此,我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谈点关于寻找新闻角度的浅见。 一、好角度要做到"滴水见太阳"。 马克思说过:"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以小见大的写法是新闻写作的常用方法,即是从生活中挖掘一些鲜活的新闻,即使是写大的主题也力求选择一些小切口进入。2005年初我接受了"农村精神文明新看点"的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20.
栾新传  祁冰 《记者摇篮》2001,(3):47-47,15
“以小见大”,就是运用细小的题材来反重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面手法,也是新闻写作一条重要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读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创造出了数以万计的新闻精品,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