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有一位被淘汰的男选手,对着电视镜头说:"我代表家乡480万父老乡亲,感谢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给了我这次机会,虽然我被淘汰了,但我努力了,一点也不遗憾……"看他说得多轻巧,两片嘴皮轻轻一碰,就把480万人代表了。我的小侄森森,正读幼儿园大班,只有五岁。有一回家里聚会,森森端上一杯饮料说:"我代表班上48名小朋友敬大伯一杯酒。"我笑了,问小侄:"你凭啥代表那么多小朋友?"森森说:"我是班长。"我马上叹服了,别看只有五岁,说的却是理,只要挂个长,就能把别人代表了,有谁能说这不对呢?我是个平头百姓,这辈子只有被别人代表的份,代表就代表  相似文献   

2.
忆赵丹     
你们问中国还会再产生赵丹吗? 我说:中国已经产生、还会再产生十分出色的艺术家,举世无双的艺术家,远远超过赵丹的艺术家;但中国不可能再产生赵丹,赵丹就是赵丹.赵丹一生扮演了近百个人物,人称"千面怪"、"演啥像啥".我想,很难有人能胜任扮演赵丹.  相似文献   

3.
妻不在家里的这些天,我才成了名符其实的家主,真正地可以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兴奋点很多,要做的事也很多,最后选中的第一件事还是拼命地听巴赫。 妻在家时总是讥刺、嘲讽、挖苦我:连通俗歌曲一唱都跑调跑得无影无踪,如此没有一点音乐细胞,还充什么高雅……我只能在心里反抗她,真正的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得用心灵去感受……但我的那几盒《巴赫》始终暗无天日地躺在CD们的最底层。 我从一堆垃圾般的纸箱里将《巴赫》找了出来,巴赫先生浑身散发出一股霉腥味。使我顿时涌有了亵渎圣灵之感。我掸了掸盒面上的灰,胖乎乎戴了假发套模样安祥端庄的老巴赫露脸了,再一抹,下面又出现了一排字:“J.S.Bach(1685-1750)——谁能像我一样勤奋,谁就能拥有与我一样的成就……”这位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德国人,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庭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去世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  相似文献   

4.
好多饭店都注重品种经营,要不就是"老品牌",让顾客既品味商品,又享受文化;要不就是"新、特"产品大聚会,让顾客吃个眼福、口福.应该说,这些都不错,但万千饭店、饭馆经营手法一样,也未必能使生意红火.这不,"万紫千红"就吃了这个亏,开业不到三个月,生意一直就没红火起来,倒有点想关张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书缘     
王舒 《文化博览》2006,(7):42-43
说不清和书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因缘。还没上学的那会儿,"文革"正折腾得热闹,被"打翻在地"的爷爷赋闲在家,每天便以课孙为乐。有了这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做启蒙老师,小学一年级,当别的同学还在念 a、o、e 的时候,我已经能查着字典,整本地看《桐柏英雄》了。如果放到现在或许会被媒体炒成个"天才儿童"啥的,可那时候,大人们能夸一句"这小子挺聪明",就乐得找不着北了。在童年的记忆里,好像一切都与书有关,书给予我的,有痛  相似文献   

6.
罗西 《文化博览》2005,(4):28-29
在我原先上班的那家公司,人际关系很复杂,谁也不服谁,可谓人才"挤挤",互不相容,彼此敌视,上班像是去报仇,很不开心. 不久,换了一个新总经理,姓王.  相似文献   

7.
遭遇黑熊     
每每看着电视里《动物世界》中憨态可掬的大苯熊,就会想啥时能见到真熊。1980年10月的一天。妈妈说,在学校学习,放假回来还学,都学傻了。今天跟我出去“放放风”吧,要不明年考上大学一走好几年,该不知咱山里蘑菇长啥样了。经不住妈妈的鼓动,我迅速装备齐全和妈妈出发了。  相似文献   

8.
前些日子网上有篇文章,题目一看我就乐了:今天我三十五,招谁惹谁了! 说一个三十五岁的人失业了,他再去找工作,人才市场上挂着小牌:"三十五岁以上的朋友免填表,我们不需要了!"所以他在网上发表这篇文章.他招谁惹谁了?  相似文献   

9.
弟弟的爱     
老轻 《文化博览》2005,(12):34-35
每当我坐在全市最豪华的写字楼里,看着街道上忙忙碌碌的人们,都会有种特别的感觉.谁能想到,不过才十几年,我就从一个山沟里背着干粮上学的孩子,变成这家独资公司的白领,开着新买的"赛欧",西装革履地出入高级场所.而这一切,其实都缘于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0.
黄媛  朝冈 《职业圈》2004,(8):26
高中毕业后,我在东莞石龙镇找到一份文员工作.一个星期天,我来到附近的商业广场,看到广场搭着一个台子,四边围满了人.我凑上前去围观,发现是一家化妆品公司正在搞促销活动.一位台上的主持人问,"你们谁知道××化妆品的产地吗?谁最先回答出来奖价值50元钱的礼品一件!"我听了,猛地一想,自己不是买过这种化妆品吗?我一边喊:"我知道,我知道."一边回忆那化妆品的场地.那一次,我没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一份价值50元钱的礼品.  相似文献   

11.
今天去市场买大米,哈尔滨的1块8,黑龙江的1块7。我问卖米的胖大姐:"这哈尔滨的跟黑龙江的有啥区别呀?"胖大姐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哈  相似文献   

12.
史叶 《文化交流》2009,(5):87-87
赵丹是个博闻强记的人,他能把别人或自己演过的戏,在几十年后叙述得一清二楚,描绘得活灵活现。可是,一离开舞台和银幕,他这种惊人的记忆力似乎立即不复存在,甚至最普通的事物也经常糊里糊涂。他的儿女们在他外出工作时,总要开玩笑似地提醒他:“爸爸,侬姓啥名啥?”“阿拉姓赵名丹。…“侬有几多岁了”“我,我搞不清爽了。”  相似文献   

13.
吕老六毛遂自荐要当村长,村干部们问他,你当村长准备给村民们做些啥?吕老六说,我领着他们栽树。干部们就笑,笑得前仰后合一塌糊涂。村民们知道吕老六毛遂自荐当村长的事儿,也问他,老六,你当村长能给俺们做些啥好事儿:吕老六说,我领着你们栽树,把所有的荒山秃岭都栽上树。村民们就笑,也笑得前仰后合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春节过后不久,我收到一张10元汇款单. 我细看,这张汇款单来自湖南江华县码市乡大柳村,汇款人是李丁财.大柳村我当然熟悉,当年下放插队落户时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多.李丁财这个人我当然也记得,当年我的确曾偷偷送给他10元钱.问题是那是个秘密,而且我离开大柳不久就听说李丁财病死了.如今事隔30年,谁来替他还清这笔"无头"账呢?我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15.
看上去彩铃很像一道小菜. 您到饭店里点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七盘子八碗三瓦罐,可并非点完菜就能立马儿端上来.于是,"以人为本"的细心的商家,就会见缝儿插针,先送上盘淋了香油的泡菜,或是辣子酱糖蒜,或是南瓜子葵花子西瓜子之类的小吃,让您先吃着,免得您等得心焦.这点儿不起眼儿的小菜,顺便还致上了饭店对您的欢迎、问候和敬意,让您万分亲切,是不是?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一档访谈类节目,被邀请的嘉宾姓钟,40岁,是个被错抱错养的孩子.他说:那一天,我和我妈去拿DNA鉴定结果,鉴定人员说,我和我爸我妈没有血缘关系.我听后差点晕倒.我妈耳朵有些背,问我,那人说什么了?我大声说,他说我不是你的儿子!我妈听后没有说话.我们一起往家走,一路谁都没有说话.到家了,我拿出钥匙开门,突然心里就十分十分不好受.我问自己,这是我的家吗?我怎么一下子在这里"全托"了40年?  相似文献   

17.
接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本不是传统节日,但在我的家乡却有"新春大似年"的说法,意思是立春比春节还重要。一般的节日都是一天,立春却细化到几时几分。人们会早早地查好黄历,在立春到来的那一分钟前做好"接春"的准备。在家乡人们的心中,春就是一尊神,一尊给人间和自己带来吉祥的福神。谁能最先把神请到家里,谁家就能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8.
珍贵的礼物     
我在皮各纳饭店当服务员,感觉很糟.男同事似乎很友好,但女同事却很恶劣.我们进出的厨房,经常弥漫着油脂的气味.这种油烟味浸入肌肤,只有回家拼命地冲过淋浴才能将其散尽.顾客既粗鲁又小气,用过大餐之后,很少有人能给小费.下班后,我必须要骑上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家.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为丈夫及孩子们做上可口的饭菜,以及做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乏味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继续着.  相似文献   

19.
儿子想做官     
儿子学习很好,我问他:"大学准备念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你不觉得搞政治很没意思很枯燥吗?"我说。儿子笑笑,望着我说:"那是你没当领导。"儿子的话让我脸红,我在机关混了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儿子说:"我是有理由的。我不喜欢做饭。"我纳闷:"当领导跟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关系?"儿子说:"据我调查,你们领导一周之内在饭店吃了十八顿。十八顿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中午和晚饭不用在家吃以外,还有四天早晨也不用做早饭。"  相似文献   

20.
饭店的服务水平实质就是体现在饭店服务的质量,排队等候是饭店服务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针对饭店排队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简便易行的管理措施,使饭店有限的服务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为饭店赢得了更多的忠诚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