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放风筝等事例,感受刘老师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体悟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快乐、幸福及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感染、教育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和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4.
董玉梅 《生活教育》2012,(16):51-53
《理想的风筝》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笔者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从激情导入中感知思念之情,在品悟细节中体验思念之情,在品味心声中深化思念之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思念之情,逐层深入,从而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梗概: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增华 《学语文》2004,(1):10-10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欣赏文中的插图,并说说这个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师:画面中有个小孩手拿着书,背对着热闹的场面,似乎对放风筝不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朗读课文。(板书课题)二、朗读练习,熟悉课文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由于经历和文学底蕴不同,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文章中疑难问题也较多。这样的文章对于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文章,且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的初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用白描而极少雕饰,文笔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写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  相似文献   

9.
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问题较多,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且多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批判。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  相似文献   

10.
《风筝》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表现了童年的快乐。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童趣,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抓住心理描写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一、初识整体,初议情趣1.体验乐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篇章之一.文章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深深地批判了封建旧式教育,作者对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内疚.这是学生进入中学首次接触鲁迅的作品,作文的时间距今有些久远,对于学生们认识当时的社会,了解鲁迅,认识封建教育制度,是有难度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热爱,要有追求。3.学习本课写人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的确立《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一节好的课,就如放风筝一般,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扶摇直上,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相似文献   

17.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悟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从中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相似文献   

19.
20.
一、回顾情节,感受"思念"课前板书:22.理想的风筝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投影:女娲造人甩泥巴腾起一片笑声泛起酸涩的感情健壮的右腿圆木撑地急速地一转一阵激动的心跳手持线拐扶摇直上一蹦一跳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师:结合课文片段读读这三组词语,说说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词,想象画面。师:读书就要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三个画面?生:我仿佛看到刘老师正拄着他的圆木棍站在讲台前,靠着健壮的右腿为学生们上课、写板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