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策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有其理论基础架构。即表现邓小平同志策略思想在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既有对毛泽东策略思想的继承,又有发展的最一般的理论基础部分。其基础构架是:时代特征是其精华,实事求是是其基础,解放思想是其动力,灵活创新是其核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其灵魂,实现现代化是其目标,共同富裕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一生追求的五权宪法,民权主义是其主要内容,权能分治是其理论核心,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是其实现途径,行直接民权,建万能政府是其目的。五权宪法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滕宇 《中国德育》2007,2(10):52-52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正其义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是君子崇高的道德向往,而对于自利的理解则是模糊的、矛盾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阐述:“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以善德施与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其益。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将利他当作是道德行为的主要追求,自利则是其副产品,自利更多地强调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即“道德并非是一种需要人们竭力维护其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一种生物上的必然需求,道德具有生物学的根源,是人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要使集体备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需要明确其思维指向是求同,还是求异;其功能定位是形成教案,还是解决问题;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学生整齐划一,还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互助合作是重个人引领,还是重平等交流;其主要任务是设计教案,还是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敬业爱岗——师德构成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道德内涵是很丰富的。无论其内涵是多么地丰富,敬业精神是其构成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核心竞争力构建与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一般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区域化是其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核心,办学特色是其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应用型是其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根本。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应突出和实现发展定位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协调统一,其发展定位应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是其坚实的哲学基础,矛盾学说是其活的思想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其主体性的高度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科学理论的最终归宿和价值标准。推行素质教育,应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武装下一代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其核心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其基础是坚持实践标准,其评价标准是增进人民利益。开展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中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其核心是人为资源管理,其内容是知识资本,其关键是知识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要积极促进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设立CKO职位,创建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具有严谨的内部结构,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中,“发展”是其主题,“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是其发展目标,“协调发展”是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其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政治哲学的精华,它对政治理念和政治思维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人们时时处处仍可见其余绪,其务实精神和辩证思维尤值称道,借鉴意义自不待言。一般否定是不足取的。但民本思想毕竟是专制主义时代的产物,其历史和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今天已暴露无遗,消极影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已有所彰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的分析,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摒弃其专制性的糟粕,使之成为当代德治思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选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一、“事例分析法”的构成及其特点构成。事例分析法就是一种以某种(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等)现象,即事例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为依据,以分析为手段来完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三重任务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其结构如下图:特点。在本教学法中,教师示例是“激其情,引其疑”;教师点拨是“授其法,开其窍”;教师组织是“倡其辩,启其思”;教师评价是“正其身,范其识”;教师设境则是“发其智,悟其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抬轿”人,而是“引路”者,让学生自己“走”,自己“攀”,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改变这种局面是当务之急。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是其方向,转变政府角色的是其内在动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是其现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初语六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教材和教参是这样解释的:“(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所做的事颠倒错乱。”这样解释虽然也讲得通,但从上下来看,却有些重复,究其原因是标点欠妥。此处应断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朝全 《今日教育》2014,(12):61-61
教育是有性格的,这性格便是教师的特色。当这特色渐渐走向成熟,趋于丰满时,教师的风格便形成了。对于教师的风格,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其外部表现,但其风格的凝成,却是先根植于其内的,是其人格的历练。  相似文献   

17.
对比和衬托是文学作品中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深入理解文本、诠释文本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组概念一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懂实非懂,事实上即便是老师对此也是非常头痛,很难明确而清晰的将其分辨开来。然而,二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相似性,但本质上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因而,对其二者的区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而要区分其二者,首先要回到对比、衬托自身,以界定其各自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态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是人的事业,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所以,教育生态化,构建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课堂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在于教师创新。高校教师创新,其前提是教师更新观念,其基础和保证是构建教育内容创新体系,其关键是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其核心及根本要求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法理学视角透视公安民警刑讯逼供现象,“权力权利化”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对人权保护的漠视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刑讯逼供的“法律价值”的追求是其产生的重要动力,职业法律意识不强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