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化,进而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实际一线语文教学中外国文作品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变形记》的教学案例分析,从有效的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有效的教学结构四个方面探究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励 《考试周刊》2009,(33):21-21
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条件的更新,要求我们建设全新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如简化知识结构、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对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不断探究,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汲取知识,加深文学修养,接受人文精神的哺育,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长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思想正在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转变;围着教师转的现象正在向“学生是学习和发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更是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针对当下语文教学重应试、轻人文的现象,对加强人文教育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不断受到重视。对此,本文在分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化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关注人文,当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指向。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阅读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生命、关爱个性、理解人生、索尚美感、求真务实、追求崇高、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受“工具性”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以课本代作品,以习题作阅读,以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学生人文精神普通缺乏。文章试图从阅读的民族化、社会化、个性化、人格化四个方面阐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黄艳芬 《辅导员》2013,(24):40-40
<正>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人文性的功能被过度夸大,而基础训练则被不断淡化。语文教学演变成了实践表演课、生命教育课、思想品德课,渐渐失去语文教学的实质。其实,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关注听说读写的过程,使得工具性与人文性有一个平衡点:在指导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下面,我结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以《故乡的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以使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何彬文 《文教资料》2006,(15):93-94
2004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我们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作了界定,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述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如今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缺失,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强调育人的职能,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强的人文素养。本文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以及教材的关系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与自强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并实施了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使高职学生们对这门课不再感到枯燥、繁琐,反而"乐在其中".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机械基础》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的需要,教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而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教育。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教育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有效时间内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引导他们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语文》课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语文课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 《时代教育》2010,(6):167-167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语文教学应注重挖掘作品思想内涵,阐释人文思想,引导学生从文化、思想层面关注现实,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涵养学生的人格十分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离开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人文性这一重要维度,也为语文教学确立了航标。因此,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应着力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在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培养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经典因社会形势影响和自身的深奥,学生品读热情和能力受到极大挑战.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重视个性化品读,深入挖掘作品的人文性,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深刻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以提高学生品读外国文学经典的情趣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19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四季之美》源自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枕草子》。虽然卞立强译的《四季之美》语言优美、广为流传,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日本四季审美意识的误读,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文梳理《四季之美》在我国的流传以及入选语文教材的情况,探析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译文问题致使对日本传统美意识理解的不足与偏差。中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外国文学作品时要对译本进行甄别,即便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对译本作修改也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之下。惟其如此才能达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关注热点。小学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学习《船长》,学生会被哈尔威的英雄行为感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本身蕴涵公民教育,小说《项链》一文中就蕴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素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寻找公民教育孕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工作应情知并重,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四年级新教材选编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具有浓烈爱国情感的艾章,是新课程强调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