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人寻味的杂文,往往由于点子出得巧,而又生发得妙.一本正经地谈大道理,不是杂文的路子.为避泛谈,要求杂文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议论问题:不仅言之有物,而且善于发挥;不仅由头新巧,而且以少胜多,——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就叫它做"小题大做"罢.一滴水反映太阳杂文忌泛,因此需要"小题大做".杂文的写作路子宽,因此可以"小题大做".近年来出现在报刊上的好杂文,如秦牧的《鬣狗的风格》,陈虞孙的《还我头车"》,以及宋振庭的那篇"马尾巴的功能"等等,都是小题目做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上面我们谈了“杂文三贵”的第一贵,叫作“有新意、有独到见解”。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二贵、第三贵。二贵在有“杂文味”。杂文杂文,就该有“杂文味”。没有“杂文味”还算什么杂文?!现在,有些杂文并没有多少“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理解的。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几位著名杂文家的说法。马铁丁认为,“杂文味”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第二,可以理解为广博的博。要“厚今薄古”,从现实出发,又要“古为今用”,引用若干古典;第三,要构思精巧,  相似文献   

3.
在杂文界和新闻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少杂坛骁将、杂文名家往往出身于新闻记者,而许多记者往往又是既作杂文又写新闻的“两栖人”;杂文和新闻每每又是结伴而行,像孪生兄弟一般出没于各种媒体。这种现象说明,杂文和新闻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文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有思考一番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应用文的起源和沿革,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应用文.我国学者徐望之在<公牍通论>中指出:"用于周应人事者,若书札、公牍、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名之曰'应用之文'."  相似文献   

5.
读了《今传媒》4月肖云儒同志的《中国传媒需要专栏作家》,对《文化艺术报》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刊登陶冶的杂文,心有敬佩。但放眼整个传媒界,发现许多报纸杂志对杂文还是不怎么“感冒”,特别是一些从前经常刊登杂文的报纸相继取消了相关栏目,又不仅感慨万分。杂文重要,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郊,复兴路和西三环中路交叉处,有个景点叫公主坟。这个景色秀丽的街心花园,见证着历史沧桑和自身的境遇。它傲然挺立在这个交通枢纽和繁华商区;国槐、银杏,释放着醉人的微香;古柏、老松,四季青翠。坟的原有建筑,虽然显得破旧,但不减古色古香的风韵。在闹市中,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休闲之所.自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杂文的选题     
前几年,新闻界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口号:多写“带响”的新闻。“带响”主要就是指的选题。一篇杂文、一篇新闻的社会效果如何?关键是看选题是不是“带响”,带响的“选题”引出“带响”的效果。所以,学习一篇好的杂文,也首先是学习它“带响”的选题。选题要“新”。杂文作为社会“感应的神经”,是最直接、最及时反映现实的一种文体,它对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随时遇到和出现的需要褒贬的事物,应该敏感和迅速地加以反映和议论。当然,杂文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来选题,范围是广泛的,多方面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依据杂文的特性,有的选题看  相似文献   

8.
杂文的形象     
一篇仅有新闻性的杂文,不一定是成功之作。杂文是文学作品,它虽然类似新闻评论,偏重说理,但不可与新闻评论混同。它常常使用种种形象化的手段,勾勒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人思想上有所净化提高,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鲁迅写杂文“砭痼弊常取类型”。所谓类型,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讲究形象,杂文自不例外。一旦抽象的概念取代形象的塑  相似文献   

9.
杂文的开头     
万事开头难,不少作家都有同感。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因为你珍视你的思想,总怕把这思想一开始就写坏了。”高尔基也认为:“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象音乐先定调一样,往往要用好多时间才找到它。”我国古代作家深得写作要领,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要求“起句骤响”,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杂文篇幅很短,尤应重视开头,不容许开头拖泥带水,无精打采。“朝气昏昏”,“文情艰涩,勉强支吾”,不但影响文章的畅达,最关紧要的是会失去读者。怎样使杂文一开头就充满“朝气”呢?下面选取一些常见的开头方式,归纳成两个大类,作为大家的参照。一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绕弯子,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10.
杂文的结尾     
头难开,尾难收,行文看结穴。古人把文章结尾喻为“豹尾”,要求结实有力。杂文是小品,结尾理应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掷地作金石声,万万不可拖泥带水。当断不断、画蛇添足或匆匆收场、虎头蛇尾,都是杂文写作的大病。尾收得好,“临去秋波一转”,往往使人爱不释手,读后难以忘怀。杂文的收尾,根据文势的自然发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格式: 一、概括全篇,深化主题。文章头绪较多,内容丰富,作者常常在篇末概括要点,揭示主旨。鲁迅的《拿来主义》,主题在“拿来”,但文中谈到过不少主义,为了帮助读者理出个头绪来,作者在结尾处作  相似文献   

11.
杂文的杂交     
杂文之杂,不只表现于内容的包罗万象,文体的“名号多品”,还表现在广泛的杂交上。它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文学体裁,不只有纵的开发,还有横的渗透,一切别的文艺样式,它都可以“兼并”过来,纳入自己的版图。举凡小说的形象性,诗歌的抒情性,评论的逻辑性,它都“引进”,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同化改造,分别给它们打上“杂”字的标记。杂交,是杂文优势的表现,唯“杂”才能广采博取,唯交才能诞生新的品种。杂文应当也有可能在杂交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它与小说、诗歌、评论的杂交,我们已作过扼要介绍,下面侧重谈谈它与相声、漫画、寓言的杂交。与相声的杂交  相似文献   

12.
杂文的功能     
上文我们对杂文的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杂文的功能。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功能。杂文这种文体的功能是什么? 六十年代初期,《人民日报》副刊上有个很有名的专栏,叫《长短录》。在这个专栏的编辑方针中有这么四句话: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我认为,杂文的功能就是这四条。第一个功能:表彰先进。对于先进的人和事,表扬之,歌颂之,这是新时代的杂文应该担负的使命。就是在旧时代,也有不少先进事物。在鲁迅的杂文里,也有一些歌颂新事物的作品。比如,他歌  相似文献   

13.
杂文是中国报坛的一朵奇异花葩。作为时代“感应的神经”,它理所当然地具有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强的新闻性,又比一般新闻报道更富艺术性。“五四”以来,杂文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息息相关,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揭露阴暗,抨击对弊,表彰先进,发扬正气,对社会的前进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杂文一身兼备新闻与文艺两种属性,广大读者、新闻编辑乃至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很喜爱杂文。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杂文的气势     
打仗讲声势,作文讲气势。滔滔雄辩的杂文,理应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尸”的气势,议论时畅达有力,一泻千里,驳论时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如果文势衰颓凝滞板结,上气不接下气,不但朗读起来艰涩拗口,且难以形成滚滚滔滔大江东去的气势。气势——发自胸中的浩然之气曹丕《典论·论文》早就指出气势在文章中的重  相似文献   

15.
杂文的类型     
在《杂文的概念》一文中,作者曾为杂文试下定义,指出它是“以议论为主,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的文学小品”。不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而且体裁也是相当繁多复杂的。过去有人认为“文体之散杂者,不足以分立各体,总称杂文。”其实在“总称”下面,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型。鲁迅谈过这个问题,指出:“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虽然归类相当困难,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探明它的源头、流域范围,掌握各种  相似文献   

16.
杂文的概念     
从这期起,本刊新辟“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杂文是报刊常用的一种文体,读者面广,社会作用大,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应当学会杂文的写作技巧,掌握杂文的有关知识。徐乘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官,主讲杂文写作和新闻编辑学。从六十年代起,徐乘同志便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受到读者的喜爱,《杂文报》今年4月21日曾发表专文介绍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杂文的展开     
元朝人乔梦符对文章布局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凤头、猪肚、豹尾”。所谓猪肚,当然不是说里面装的尽是粗糠烂菜,而是说文章展开部分要滚瓜溜圆,饱满充实。展开部分内容丰富,字数最多,占居主要篇幅;如何妥善组织和安排这一部分的材料,使之首尾圆合,极为重要。由于展开以后的内容不尽相同,难以一篇一篇作具体介绍,只能从论证结构方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形式。层次与段落,同我们所要探讨的论证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谈论结构以前,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层次  相似文献   

18.
杂文的取材     
一、从新闻中取材 有一类杂文通常取材于广播电视、纸媒的新闻。其最大的好处是有时效性和新鲜感。现在又单列出时评一种。 如阮直的《紫茎泽兰的疯狂》,是从电视的一则新闻中看的,说这种草所向无敌,独霸山野,由此想到权力问题。希望权力都不超越范围行使,权力中的腐败再疯狂也会有终期。  相似文献   

19.
呼唤杂文     
林帆 《新闻记者》2006,(2):38-38
杂文不景气似有些时日了,它终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因此也引起老一辈的杂文作者感慨良多。无可务何花落去。这是现实。时也命也.怨谁呢?我是以杂文起步,辛苦耕耘而参如上海作协成为作家的,可是自己也好几年马放南山。笔端生锈了。似有难言之隐,抑或心甘情愿?我也说不清楚。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相似文献   

20.
漫谈杂文     
杂文确是文学园地里一株奇异的花。中国的杂文“寿比南山”。自战国以来,有如细水长流,绵延不绝,一往直前,沿着自己的道路走过来。它的生命力,恐怕在于“杂”。翻开中国文学史,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如雷贯耳,盛极一时。杂文从没有过独领一代风骚那样的殊荣,也从未得到过文学史家的多加关照,却执着地保持了自己的传统;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