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彝是北魏名臣,作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为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政策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因经常出使巡检地方,办事雷厉风行,而声名远播。他在担任秦州刺史期间,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的要求分别是:“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十二三岁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也是七年级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北魏迁都洛阳;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史实;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一是魏孝文帝具有“经纬天地”的雄图大略,为实现统一大业;二是为改革鲜卑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王朝的姿态雄据中原,达到长治久安。魏孝文帝的迁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壮举,充分表现了魏孝文帝拓跋宏不傀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位开明而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5.
北朝清河崔氏的曲折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河崔氏兴起于魏晋,到北魏前期已臻鼎盛。崔浩被诛使显赫房支惨重创,一蹶不振,家族重心逐渐转移至徒居青齐地区的房支。北魏后期,崔光、崔亮以其“家学”与身世,适应了魏孝帝改革的需求,仕途腾达,致使家族兴 旺起来。北朝时不表河崔氏有部分成员仕于江南宋、齐、梁三朝时不表河崔氏有时间跨度大,人员众多,为北京其他士族 。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亦有别于其他北方士诞辰地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图片资料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资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命制原创题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岳麓版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与挖掘教材图片资源。一、利用历史地图抓住鲜卑族历史的变化过程本课可以通过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历史事件,介绍了鲜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初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部分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这一历史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5岁即位,33岁在南征萧齐途中病故,在位29年。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其亲政后,继他祖母文明太后的革新,进一步对北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进行了比较深入彻底的改革,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对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以及促进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不仅如此,魏孝文帝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与才华。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具体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系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邵静 《中学教学参考》2014,(13):100-101
<正>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活,则教学效能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提升。一、播放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上新课之初,播放视频资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用时约1分30秒,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资料。这个问题是北魏的建立:年,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资料片介绍了鲜卑族拓跋部  相似文献   

1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至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北魏政权在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先后主持下,进行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持续改制,全面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这场一千五百年前的重大改革,史学界已有诸多论述。本文拟着重对孝文帝拓跋宏的传统观作一些剖析,并联系其传统观  相似文献   

12.
本节教案设计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为教学重点,以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为贯穿教材的主线,这样理解与处理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北魏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现象;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表现,是  相似文献   

14.
朝议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决策,并能自始至终给改革提供动力支持。在正反朝议的合力中,改革层层深入。朝议的主流观念来自汉文化。这种朝议的形成和发展,与北魏早期的历史变迁和孝文君臣的主观努力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李冲     
李冲是北魏孝文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太和改制中协契圣主,立三长、行租调、革旧制、建新部,为北魏政权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锐意改革及为官自律的品质堪为后世之楷模。  相似文献   

16.
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思想张金龙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改革,都是极其复杂艰巨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主持改革的政治家来说,决不会是盲目行事,而是有改革思想作为指导的。改革思想关系着改革的性质乃至改革的成败,是全面认识改革的关键问题。北魏学文帝改革作为一次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文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族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后顾之忧     
李冲是北魏孝文帝的宰相,孝文帝每次出征都将朝中政事交于他打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封建帝王中,能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者寥若晨星,北魏孝文帝元宏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孝文帝及其改革活动加速了拓跋鲜卑族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为鲜卑族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孝文帝及其太和改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无论其学术价值,还是其现实借鉴意义都是很大的。1987年7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黎同志新著《魏孝文帝评  相似文献   

20.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后,与他的祖母文明太后一起,对北魏社会着手改革,创立了均田制与三长制.文明太后死后,魏孝文帝进一步把儒家思想作为北魏王朝的统治思想,全面推行封建化改革,其中迁都洛阳是魏孝文帝封建化改革的一项关键措施.太和十七年八月已丑(公元493年9月7日),魏孝文帝拓跋宏选择白露季节天凉之际,以讨伐南朝萧齐为名,率领三十余万大军,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出发,大举南下,但一路上“霖雨不霁”,于九月庚午(公历10月17日)才行军到洛阳.此时,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艰难跋涉的将士们已困乏不堪,不愿续继南进.魏孝文帝感到时机已到,便对随征人员说,这次行军规模不小,不能劳而无功,“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