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芳 《成才之路》2021,(14):26-27
在政治课堂上开展时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利于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政治教师可以从搜集时事材料、运用时事分析培养学生政治思维、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政治内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开展时事教学。  相似文献   

2.
陈淑敏 《广西教育》2014,(17):124-12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品德与社会课堂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教师可以将时事资源引入课堂。时事指的是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它具有“鲜”“活”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时事资源,能够打造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相似文献   

3.
新编《思想品德》教材,力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时事教育常常出现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评价上无视的现象。热点时事有效融入品德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所以小学品德课堂需要关注热点时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及时进行热点时事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5.
初中新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力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时事素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资源,还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载体。时事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关注社会。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贯穿时事教育,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开展"新闻播报",在课堂上引入时事,在课后开展多种与时事教育有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孙群喜 《考试周刊》2013,(20):118-119
本文提出了在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热点以改革技校政治教学的建议。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民生大事,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新编《思想品德》教材就力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时事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生个体生活、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将时事与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时事热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结合教材内容,融合时事热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思政课的鲜明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时事热点的丰富案例、新鲜故事,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联动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增强价值辨析能力,培育责任担当意识,发展高阶思维品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范呈碧 《小学生》2010,(5):22-22
小学品德新课标明确了其课程性质是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所谓实践性就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商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如何更为有效地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时事分析法,在教学中结合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将最为热点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和同学们共同研究探讨,获得了非常显著有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覃媛 《广西教育》2013,(18):91-91
当前,思想品德考试中的很多话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用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学生分析时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考试成绩的提高。在此,笔者主要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一、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激发学生分析时事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更喜欢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时事题。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但其源于现实,在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一、组织学生课前参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课程实施做好生活准备。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体验道德的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果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仅局限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确立开放教学的思想观念,组织学生课前参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课堂教学提供生活准备。我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相似文献   

15.
陶蜀琴 《现代教学》2016,(Z1):79-8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要将课程学习与时事教育紧密结合。所以,培养学生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通过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  相似文献   

16.
杨民 《中学生电脑》2014,(11):48-49
时事是指关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具有及时性、新颖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因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引入时事资源,提高德育的效果。首先,在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时事材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讨论,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然后,在课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在亲自实践和体验中培养道德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活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下引领学生多关注生活,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19.
张国辉 《教学随笔》2009,(11):11-12
研究中考开卷试题不难发现,每年的时事热点成了重要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总要把时事热点引进政治课课堂,并联系所学知识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切实关注、感受社会生活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尝试,使政治课堂更精彩、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张乐 《现代教学》2014,(9):61-62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崇尚“自由、自然、个性”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来自体验,提倡“在做中学”。体验式的课堂强调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体验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生活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英语学习,亲身感受或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在体验中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