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出现了。它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非劣势群体学生间学业成绩差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相似文献   

2.
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龄人口的流动率较高,美国学者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学龄人口频繁的流动既不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学习,也会对学校甚至学区的教育产生影响.为此,美国通过完善立法、利用网络传递流动学生信息、帮助贫困的流动家庭、加强学校(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的联系等措施,力图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平 《上海教育》2012,(32):45-47
标准化考试应该有助于完善全面发展教育,而不是以牺牲全面发展教育为代价。大选临近,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之间的电视辩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就可以预判,无论谁当选下届总统,教育肯定都将成为美国政府尤为重视的问题之一——2001年1月23日,小布什在上任的第三天就向国会提交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后成为他上台后的第一份立法动议。2009年7月24日,上任半年的奥巴马宣布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投入计划——"力争上游"计划,并于2010年3月17日向国会提交了"教育改革蓝图"提案。而如果我们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相似文献   

4.
1.完善立法 在美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在1960年,美国就针对迁移学生的学习问题发起了“迁移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迁移学生(主要指5-17岁迁移的农场工人的子女)提供补偿教育和服务支持,以降低迁移流动对学生的不利影响。1988年通过的“学校促进法案”又将年龄范围调整到3—21岁。2002年1月,美国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其使命是保证美国的每一个学生受到成功的学校教育,消除流动学生与非流动学生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孩子掉队了吗?——NCLB实施以来的学生成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教育进展评估"的数据显示,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施的几年里,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了,少数族裔、贫困学生、残障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学生的学业差距缩小了.尽管有人质疑这是否完全归功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也有人认为这一成效是以牺牲其他学科教学为代价的,但基础课成绩的普遍进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留守的花朵     
正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对于"我"来说,跟姐姐上学,姐姐的老师对"我"的态度怎么样?在伟迪老师的笑容后面,却隐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是为什么?让我们走进第二节车厢,一探究竟吧!(小好奇)第二节车厢跟姐姐上学一有一次,我听寨子里的大人们聊天儿,听到一个新词语——留守儿童,我这才知道像我和大姐、二姐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留守  相似文献   

7.
周奎英 《山东教育》2003,(33):45-45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人必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美国政府国内政策的最优先领域之一。为保证美国公立学校能够使不同阶层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提出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强调儿童早期充分、全面的身心和智力教育将为他们日后的全面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为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法提出的要求,联邦政府提出“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项目,致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启蒙教育师资、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标准和向社会提供儿童早期教育的最新成果和信息。本拟简要介绍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概况和联邦政府所开展的具体项目,以期对我们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美国公立学校能够使不同阶层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提出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强调儿童早期充分、全面的身心和智力教育将为他们日后的全面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期间,无论在学校参观,还是坐进哥伦比亚大学课堂聆听授课。我都会不时地听到美国同行谈及奥巴马政府修正后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乍一听,这和我所在的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倡导的"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竟然如此相似。两国都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学得好"和"不掉队"这两个说法所诠释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到了中高年级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如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摆在每位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得让孩子先从喜欢上数学课做起!问过很多学生:曾经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什么课?多数人的答案是语文课。的确,语文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美的诗句,感人的文章,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想不精彩都难!然而反观数学课堂,总觉严谨有余而灵动不足,如何才能让数学课堂也多姿多彩?正当困惑之时,广州之行生本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上海之旅新基础教育帮我推开了一扇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简单、根本、开放"以及叶澜教授倡导的"结构开放"都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是——开放!  相似文献   

12.
给孩子写信     
正我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在孩子四岁时就经常与她分开……有一句谚语说:孩子都喜欢吃"奉子菜",意思是说孩子都喜欢受表扬与奉承。其实,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喜欢成就感,喜欢跟肯定我们的人在一起,讨厌那些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于管教了……是孩子难于管教了,还是我们不懂得管教了?这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你"是我的缘记得新学期分班前,我就想班上孩子学习差点无所谓,我只要多花点儿工夫,孩子的学习不成问题,只要没有特殊儿童就行。可是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美好。分班名单一到手,就有老师告诉我,你抽到了一位特殊儿童,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智商又低,根本学不上,更谈不上考试了。我的脑子顿时蒙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今后该怎么办呀?就这样,我与特殊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一条关爱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出台以来,对其理论框架、政策原则、实施策略到实践效果,始终都存在着许多质疑与批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成绩"、"缩小差距",为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出"成绩问责"、"黄牌警告"等举措,强调重点支持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因此,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质疑与争议首先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批评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导致了实践中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忽视优尖学生的培养等问题.但辩证地分析可以发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总体上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孩子从小长到现在,有9条家规是我一直强调的,其中共包含了品德、习惯、好学、自信、耐心、责任、惜时、感恩、快乐等9个方面。这9条家规在我家被称为"华氏宝典"。(见下表)"华氏宝典"家规表这9条家规是基本家规,我希望孩子能在这9个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自信又阳光快乐的人。"华氏宝典"并不是什么苛刻的教条,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懂得遵守规则、学会做人、主动成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国民阅读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8年,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阅读卓越法》,将阅读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2002年,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就提高美国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制定了方案。201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提高全美读写能力"主题活动。英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7.
<正>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是许多中国父母拿来教育子女要懂得谦让之礼的典范。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个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反应。最近,终于在一个中文学习班里见识到了。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老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最能打动我心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对学生潜能的激发。 美国重视教育,是一个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教育面向不同背景、不同种族的每一个人。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就开始立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已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2002年,美国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以提升教育水平。走进美国高中的课堂,可以看到它的教学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它的课程设置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潜能的激发。  相似文献   

19.
正你到底,有多想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多想过不一样的生活?有个网站,被人讽刺是: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确实,类似:"年入百万是什么体验?"下面许多回答是:我是九零后,我刻苦努力得了第一桶金,但我不忘初心,我每天读英语、跑步、健身——可这哪还有时间赚钱呀?另一个问题:"有人与明星做过邻居吗?"马上就有很多人答:"是的,我就是某明星的邻居。该明星真人比银幕上更帅,为人超  相似文献   

20.
马传国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37-137,136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提出的背景 怀让一个孩子掉队注》(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是美国前总统乔冶&#183;布什上台伊始,提出的旨在提高全美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不同背景、种族儿童学业差距的一项教育改革法案。NCLB法案的出台还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经济扩张时期,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巨大的挑战,这要求美国的劳动力和与之相关的美国工商业界要作出新的调整。在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新世纪美国经济保持进步的过程中,教育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进行资助,提高学业标准和办学条件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