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走在教育一线,面对着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身心疲惫""心力不足"的我们迫切感到"养心"的需要——涵养心脉,气接万千,增大心理能量,提高教育适应力。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养心"一说,其目标主要是达成人的心理平衡。而教育中"养心"是指教育者通过阅读吸纳、自我反思、能动调整等方式提升处理教育问题的智慧水平,从而达成儿童发展的最优化。教育"养心"旨在以教师之"心"来唤醒、引领儿童之"心",教  相似文献   

2.
<正>1.养出眼光,把握生命成长的可能养出眼光是教育者养心的第一要义。因为,教育眼光是教育者必备的质素,有无教育眼光是区分教育者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志。什么是教育眼光?心理专家李政涛先生认为:教育的眼光是一种转化的眼光,它试图把世间所有的现象,都转化为导致儿童生命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成长资源。由此可见,养出教育眼光,就是培育教育者的教育高度,让教育者能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就是培育教育者的法度,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协同性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协同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关注,家校间的沟通范围要扩大到对学生人生规划、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指导,家校之间在这些问题上也要达成共识,以期获得教育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开始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大有发展。以往仅有中国部分人"推崇"的中式英语,也能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跃升的今天,中式英语也随之流行起来,给世人呈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杠杆的全球化时代。在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人类本来充满希望,然而进入21世纪后,希望与失望并存。面对各种时代的危机和挑战,迫切需要从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寻找产生危机的根源,并从不同文化传统的对话、理解、沟通,尤其是文化教育的改革入手寻找对策和出路。正是这样均时代和社会背景,促使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  相似文献   

6.
张宗贵 《考试周刊》2011,(18):32-32
要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补充自我。这就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那怎样成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程五一 《师道》2011,(7):44-45
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禅宗公案,是古人悟道的记录,是“一种建立判断标准的众所周知的文献”,凭借它可以测验禅悟的正确性,它常是禅师说的话或对问题所作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王财贵“儿童读经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其教育理论主张进行评析并阐述了它对当前我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儿童人文文化教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本文试图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高校管理理念,"礼之用,和为贵"与高校制度建设,"天人合一"与高校环境规划,"以人为本"与高校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以宏观的视角,探求内涵丰富的古代"和谐"思想对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生态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九十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并发愿要彻底"解放"年轻的一代,让他们"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可时至今日,孩子的"解放"依然任重道远。教育是一个慢功夫,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且越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对此的体味会越深。教育最好的方式,应是以心灵熏陶心灵,以情操陶冶情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儿童的培养教育,很像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精密工程,既需要献身其中的热情,更离不开  相似文献   

11.
李世宏 《今日教育》2006,(7S):89-90
如今,一提到中国传统教育,许多人就不住摇头。不要说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朱熹了,就连近代的陶行知、蔡元培,许多人也都是一脸茫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其实这只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面临危机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2.
侯捷 《河南教育》2011,(11):26-27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发育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对自身心理成熟都有促进或延迟作用。为什么有些学生心理比较成熟——“懂事”.而有些同学则幼稚、不成熟——“不懂事”?其实,这种成熟与不成熟都是一种社会适应状态.它反映出一个人社会化完成的水平。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不懂事”的孩子常常会让不少教师感到棘手或困...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开始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大有发展。以往仅有中国部分人“推崇”的中式英语,也能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跃升的今天,中式英语也随之流行起来,给世人呈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文章在分析“和合”思想在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身体素质与专项体能散打的拳、腿、摔等技法之间的攻防平衡、现代散打运动应对外来对抗格斗项目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思想对武术散打运动有着实际指导作用,在实战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忍具有双重含义,人们大多取其容忍忍耐之义,这是由特定的经济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在古代传统社会中,忍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发展还是对社会的统治管理都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它也作为人性的一个弱点为阴险狡诈和逆来顺受的卑劣行径提供了便利。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忍的扬弃,不仅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而且还从四位一体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有度”。“有度”就是有分寸、有节制,就是追求和谐、追求平衡。文本解读也要“有度”。从宏观角度来说,用语文学科的眼光来把握,文本解读就是要遵循学科特性,摒弃非语文的东西;用儿童发展观的理念来判断,文本解读就是要为提升儿童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实验探索,或者说从事关于教育的实验研究,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权利,激发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校园安全的负面动态有些新趋势,威胁青少年成长安全的隐患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安全问题,已经触及到诸多方面。既有硬安全问题,更有刻薄批评、态度侵略、语言暴力、忽视存在,甚至更为恶劣的性伤害等人格侵害等等涉及心理安全的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屠棠 《生活教育》2010,(12):19-24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因而也就存在若干特殊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缺少辩证思维。 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了封建传统势力以沉重打击,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历史意义是举世公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