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文阅读     
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法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的丧葬观及哀祭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国故论衡·正赍送>中,其哀祭文创作也有所涉及.<国故论衡·正赍送>批评了时人"于情为失衷,于事为失顺"的丧葬行为,认为丧葬要以朴质从简为宜,"慎终追远,贵其朴质者也."而哀祭文体创作要"文敞者宜返质,谓当刊剟殊名,言从其本".章太炎的哀祭文创作在形式与内容上大都体现了其循名责实,...  相似文献   

3.
祭郑经文     
文体范本之八:祭文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运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降、哀悼死亡等方面,而以哀悼亡逝者为主。祭文在写法上具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推崇韩愈,文章写作也多拟韩文。在祭文创作过程中,欧阳修常循韩愈祭文之步骤法度,将韩愈文中重叹唱、用偶、发诘问等特点悉数运用到自己的祭文创作中。欧阳修也并非一味地摹拟韩文,他始终秉持着扬弃的态度来学习和摹拟韩文,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范式。相对而言,欧阳修祭文的散文化程度高于韩愈,唱叹力度也远大于韩愈。欧阳修祭文讲究平易叙事,简记逝者大节,对于韩愈祭文中的繁琐叙事、奇崛用语,一尽弃改。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欧阳修受尹洙“简而有法”古文创作风格的影响;二是欧阳修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祭”和“吊”是指祭文和吊文两种文体,《文心雕龙》中刘勰将祭和吊分节论述,实将二者定义为不同类别的文体。《文选》也将吊文和祭文独自列成两类。但后世诸多类书大都没有继承这一点,大多在哀祭类下只有祭文一类,或将吊文归于祭文门下。将吊文归于祭文似乎有利于分门别类,实际上却割裂了这两种文体的差异性。试通过对祭文和吊文的来源、功用、语言、格式规范等的考察,参考具体文本辨析二者的区别,以明确两种文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周俊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04-105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高手,其祭文和他的诗歌一样形式华美,意思精密,情高婉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其祭文创作中,李商隐将自己对亲人的伤逝之情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运用铺排、渲染、变换句式及白描等手法勾勒出来,展示了其祭文华丽、凄美的一面,对后世祭文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正>祭文,是一种在祭祀或者祭奠时表示哀悼或者祷祝的文体,也称作悼祭文、伤悼文和哀吊文。此外,祭文以其用途和死者身份上的差异,又可以细分为祭文、哀词、诔文、吊文四种主要文体[1]。狭义上的祭文专指以“祭某某某文”为名,以四言韵句,或者骈句、散句、骈散结合的方式创作的,用以祭祀表示悼念的应用文作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均属于狭义祭文。一、欧阳修祭文的创作分期本文的研究对象选自于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的《欧阳永叔文》,分别为:《祭尹师鲁文》(1048年)、  相似文献   

8.
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独立存在,伴随着祭祀文化一路延续至今,生命力顽强,其抒情性亦为更多学者所肯定。但随着时代的革新,祭文的抒情性也有所异化,甚至演变为现今祭典中"诗歌化"的口头表演形式,虽然界囿未泯,然其难得的抒情性却已古今相异,此情愈演愈淡,向应酬性方向发展。文章目的,一是探究古时祭文抒情气质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性,二是强化当今祭文的抒情气质,契合古时祭文产生的缘由,亦是对今人盲目传承祭祀文化过程中真情的召唤,真正实现祭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到人格和心灵的坦白。  相似文献   

9.
基于宋代理学思想广博富赡,影响久远,学术界多专注于此,而忽略了对理学家文学成就的研究和总结。实际上,理学家程颐的散文创作特点鲜明,其中奏议文说理透辟、气势夺人,尺牍文用语亲切、思理周密,哀祭文角度独特、质实情深,杂说文议论畅达、气势充沛,其中阐发的"文道观""性情思想"对宋代及后世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哀祭文是指悼念死者或祭祀鬼神的文字。哀辞以悼童殇,吊文以慰亲属,诔文以彰德行,祭文用于典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文体历史流变的述考,从文体学的角度结合具体文本认为其文体特点是:叙述事实纯正真实;运用文辞简洁核要;抒写感情哀伤缠绵。骈文哀祭文和古文哀祭文相同之处在于抒情性和实用性。不同之处表现在:1、渊源关系不同。2、语言形式不同。3、文体风格不同。4、对后世文风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笔者首先对敖包祭文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敖包祭文源于古老的巫术语言。其次就祭文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最后从文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对敖包祭文的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是一篇感情浓重的祭文,是袁枚吊祭三妹袁机(字素文)的。文章的感情基调悲哀沉痛.袁枚所记的三妹,并非建功立业、声名显赫的人物,而是一个与他朝夕相处,有一定封建文化教养的普通女子。这就决定了这篇祭文所涉及的事实材料都是家庭琐事。能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袁机在“一念之贞”基础上所酿成的生活悲剧,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礼法和道德观念对人的毒  相似文献   

13.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杰出散文家韩愈祭他亡侄十二郎的一篇祭文,这篇文章是古代祭文的名篇。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祭文由于所祭的对象不同,有的主要在于称项死者,  相似文献   

14.
《诗经》雅、颂中一些涉及到“辟雍”的篇章可以证明,作为西周重要礼乐建制的“辟雍”,是西周中期、具体说是周穆王时期才建造的,其直接的缘起是大祭文王。以此为标准,也有助于厘清几件青铜器的断代误差。  相似文献   

15.
哀祭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枝繁叶茂的支流,从内容上讲,是人们宣泻悲情的突破口之一。但各哀祭文体模式多样,要求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哀辞和诔文是先唐哀祭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文体表现方面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秒体现在二者的文字内涵、内容对象、体制、形式,更体现在内部特征及其创作的标准范式上。  相似文献   

16.
一、秀才无才【案例】从前有个秀才 ,书倒是念了不少 ,可就是不懂得怎样用 ,往往乱用一通 ,导致笑话百出。一天 ,有个人的丈母娘死了 ,请这个秀才写篇祭文 ,他就从书本上照抄了一篇现成的祭文 ,交给了人家。结果 ,可把老丈人给气坏了。原来 ,秀才抄的那篇祭文 ,不是祭丈母娘用的 ,而是祭老丈人用的。人家批评这个秀才把事情弄错了 ,他还死不认账 ,说 :“我写的祭文根本没有错 ,是你家人死错了 ,要是死了老丈人的话 ,祭文不就对了吗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观…  相似文献   

17.
与两汉相比,哀祭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成熟,具体表现为哀祭范围扩大、抒情性强化,情感内涵有了新的突破。亲朋好友也不再是唯一的哀祭对象,亲友情的缺失反而为作者留出了更广阔、自由的情感表现空间,作者可以借此表现出自己的道德准则、人生价值、生活品味以及关于生死的终极追问。这与哀祭文文体性质与功用的私人化倾向有关,汉代那种作为礼文的公共性、应制性不再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哀祭文的这一转变根本上是受到了汉魏之际出现的重情的社会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三国演义》中一段祭文从微观的评价语言角度和宏观的评价韵律角度阐述了其文体的评价特征及其体现的文体效果。祭文的文体评价特征受语境因素驱动,语境制约着祭文文体的评价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悠悠二十载,深情两祭文欧阳修的二表是指他的两篇著名祭文——《先君墓表》和《泷冈阡表》。先君是指欧阳修父亲欧阳观,字仲宾,封崇国公。阡表又称墓表,二者是一回事,是树立在墓道之上的碑表,内容大多是叙述  相似文献   

20.
西晋陆机在<文赋>里总结了自古以来文学创作的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有名论断,概括了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创作)中凝固成的另外一个传统--感性主义"缘情"传统.自祭文是出现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哀祭文.从汉时的班婕好到晋时的陶渊明,自祭文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抒怀的一种重要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