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  相似文献   

2.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  相似文献   

4.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5.
郦波 《中华家教》2011,(8):39-40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读书要读经典,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书,要怎么读才对呢?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相似文献   

6.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如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的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出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  相似文献   

7.
一平民教育之效能中国现在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我们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教育的基础。会读书的人对于人类和国家应尽之责任,应享之权利,可以多明白些。他们读了  相似文献   

8.
<正>一、向心所谓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要有方向之心。书籍浩如烟海,生命十分有限。读书有方向、有选择,才能充分享用上乘之作。读书是门艺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作为教师,读书必须学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2005,(9):30-30
谈到读书方法,林语堂认为,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读书知味,都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冰心奶奶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我的生活里,书是我高尚的朋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犹面包,善读之可以充饥;书犹钥匙,善读之可以打开智慧大门。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我真正领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含义。读书,让我欣赏了中国的大好河川,名山胜水。从书中,我“见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听到”了鼎湖山那美3333妙绝伦的泉声,“看到”了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闻到”了龙井茶的清香,“尝”到了茅台酒的醇美;读书,让我认识了一些名人,爱国诗人陆游、中国伟人毛泽东、女英雄刘胡兰、…  相似文献   

11.
一、以读激趣,集写作之材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为了引导学生多读,扩大学生视野,我在班里组织了“赠一读百”活动,即一个同学捐赠一两本书就能有上百本书看。无疑,增加了教室图书角的藏书量,使学生读之有“源”。同时坚持每天进行“两分钟读书讲演”,讲述所读书...  相似文献   

12.
名家私房书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为学者,读书如胡应麟,"饥以当食,渴以当饮";为官者,读书如宋真宗赵恒,"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然,读书所得之浅深,在阅历之浅深,便有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之别。书与人神遇,血脉相连如故交。  相似文献   

13.
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堂上,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对文章的内容获得真切的感受,才能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满人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叶圣陶说过:"语言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列伟。"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读书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明珠。出自名人之手的读书联凝聚了极宝贵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写过一副读书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老者告诉他,字是识不完的,书是读不尽的。于是就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既是他的读书誓言。又成了他一生读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读,求知学习称之为“读书”,这种说法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大学,甚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博士后皆称之“读”。中国人可谓深悟“读”之道,深得“读”之传,深受“读”之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谈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由读向写的迁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能使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16.
慢读与快读     
为人,有慢性急性之别;读书,有慢读快读之分。台湾作家王文兴说:"真正的好东西读一两页,满意度跟读一大部书没两样。"他每周读书四五天,每天读2000字左右,五十多年的阅读量没超过50本小说。作为教授和作家,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天只写几十个字,只读两千来字。他奉行慢读主义,认为慢读收获多。他曾说:"阅读就是慢读,快读等于未读。"正是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阅读称作“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所以,各门学科的学法研究应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从历史学科来看,不少学生的读书是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记一句,读一句,返来复去读了好多遍,还是  相似文献   

18.
读书切莫有功利之心,宁可细嚼一本也不可胡吞一千。书之理在于怡情而不在于虚名。静心读书,除去一切杂念,方可读进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3):101-102
明朝理学家胡居仁曾言"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由此可见,读书应该读细、读深、读精,方可真正领悟书本之奥秘,作者之情感。我们在追求高效的教学之路上,往往最容易忽略细节,忽略深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如何展开"深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A3):34-36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