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绿色运动到绿色科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绿色运动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环境与生态保护观念的改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而“绿色科技”概念逐步为人们所认同,说明人们认识上的飞跃,观念上的变革,也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老工业基地包头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包头市现状和优势的分析,提出在包头市建设生态工业城市的可能性和构想,并提出加快实现生态工业城市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理论,论述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企业完善绿色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桪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82-283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努力推进。加强循环经济的环境培养,不断提高全体公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觉悟,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少消耗、多产出、低污染,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挑战,作为财富发掘和创造的工业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因此,意识到危机并在基于绿色制造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发展经济是当前所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业环境污染和由生态资源耗竭引起的工业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如何使工业绿色化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就绿色工业的概念、绿色工业发展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绿色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包敏 《科学与管理》2007,27(4):51-53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提出,并指出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衡量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绿色GDP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词汇和焦点话题。但相关讨论大多停留在经济学、生态科学领域,对循环经济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技术发展等这些重要问题言之甚少。循环经济是在当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为对现代性社会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是对现代理性精神的反思。因此本文将从社会的现代性视角来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与循环经济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本文在分析传统制造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问题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了实施绿色制造的几条措施:首先要加强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是实施绿色制造的技术保证;第二要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第三政府要加强立法,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包庆德  邱滟霞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8-453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理论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科技广场》2005,(9):71-73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对传统会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对会计假设、会计理论和会计要素的冲击.提出会计发展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营销到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利军  杜世勋  王荣花  张震丽 《软科学》2004,18(5):55-57,6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绿色革命的兴起,为寻求环境保护与企业逐利之间的平衡点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整个营销过程,是适应时代要求,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取得长远发展的明智之举。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绿色营销的外部性与企业行为的冲突,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实施绿色营销的制约,进而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模式。本文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了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滨海新区特点提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以泰达生态工业园、大港化工生态工业园为中心,以功能产业区为主线建立和完善了各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运用健全制度、市场化运作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动态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自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319-320,322
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理想的经济形式。文章通过时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茂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优势经验,提出建立国家绿色CTDP和个人信用体制的发展时策,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5.
董书礼 《中国科技论坛》2006,(4):141-144,44
本文结合欧盟《未来制造业:2020年展望》研究报告,对欧盟制造业未来20年将面对的挑战、欧盟提出的应对措施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对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应该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适应和应对“从基于资源的制造向基于知识的制造转变”这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厘清"学"与"术",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1.Ma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A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industrial backbone of national economy,manufacturing is the engine powering the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national security.It is also the basic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Manufactu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omponent of national economy for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at is mainly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它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是基于制造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在系统阐述服务型制造起源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价值来源与增值、需求满足方式、供应链、生产计划方法等方面辨析其与传统制造的差异。相对于传统制造,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顾客参与和体验以及网络化协作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是服务型制造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应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