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历史的色彩     
时间逝去了,只余文字;文字毁了,尚有灰烬;而灰烬散去了,还剩什么?大概就是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历史的色彩吧!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余韵     
时间逝了,余有文字;文字焚了,尚有灰烬;而灰烬散了,还会剩什么呢?依我看是彩韵吧。先秦的风是绿色的,吹动着浓浓的色彩,带着腥味,有碧波泉水,亦有荷叶绿,有参差荇菜的水绿,将这些葱绿、油绿、湖绿裁为衣裳,巧笑倩兮,宛在水中舞。诸子多彩,遗馨万代。秦汉的辉煌,是泥金色的,华丽  相似文献   

3.
时间逝了,可能余有文字;文字焚了,尚有灰烬;而灰烬散了,还会剩什么?依我看是彩韵吧。先秦的风是绿色的,吹动着浓浓的色彩,带着腥味。有碧波泉水,亦有流于淇的荷叶绿。有参差荇菜的水绿,更有翠衫佳人,将这些葱绿、油绿、湖绿裁为衣裳,巧笑倩兮,宛在水中舞。诸子多彩,遗馨万代。秦汉的辉煌,是泥金色的,华丽而工整,优雅而端庄。那种流畅的词句,恰似圆滑的曲线,无论现今如何斑驳,隐在重重肃穆的帷幔之后,依然是流光异彩的神韵。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兵戈闪光的间隙,洛神凌波而来,是活活的水色;木兰策马而来,是浓浓的山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色彩观既是“颜色色彩观”,又是“广义色彩观”、“哲学色彩观”,并在文学、语词、文字、训诂、绘画、工艺美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流露出“尚青”的观念。作为“审美方法论”的“大色彩观”一直都“参与”着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共同“营造”着具有审美特质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这一次,小书虫要重磅推出一部“影片”——《森林报》。咦,不对呀,《森林报》不是一本书吗,怎么变成“影片”了?如何让一行行的文字变成影片中那样一幅幅有色彩、有声音、有动作的画面呢?只用一招——诵读——就可以。森林、农场、苔原、沙漠、高山、草原、海洋……一幅幅优美的风景,一种种不同的生物,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怎能只停留在文字上?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中有这样一段写榴花的文字:“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段话中的“陆离”,课本注释为“形容色彩繁杂”。看了这个注释,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这里的“陆离”是“形容色彩”的,这没有错,问题在“繁杂”二字。据说,石榴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而以红色最为常见。我以为,仅有两种颜色而称“繁杂”,未免过甚其辞。何况上引的一段文字中不是明明写着石榴花的颜色是“深红色”的吗? 于是,求教辞书。朱起凤的《辞通》上说“陆离”是“光彩分布貌”,举了《汉书·扬雄传》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年的中考作文评卷过程中,审准题目、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扣题写作,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任务.再加上语言优美、精描细节、情节精彩.那理所当然为第一等文章.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写出第一等文章呢? 下面,我传授"刘氏作文升格秘笈":开篇点题,扣题取材;围绕中心,秀出细节;运用环境,烘托渲染;首尾呼应,摇曳生辉;议论抒情,深化主旨. 升格《快乐星期天》展示 快乐星期天 考生 原文:时间逝去了,只余文字;文字毁了,尚有灰烬;而灰烬散去了,还剩什么呢?一周七天,我最爱星期天! 升格:本公子星期天的乐趣莫过于两种:穿梭于厨房与卧室吃东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地尝试玩电脑游戏.有这两项活动,我的星期天永远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8.
小纸条     
《中学生天地》2010,(1):7-7
“走在路上,冰冷的眼神,冰冷的街道,冰冷的枯木,冬天过节时,连灿烂的烟花也是冰冷的。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好像走进了一个长年不化的冰窖。人情味早已熄灭,只剩下灰烬……”这些文字出自一部描写一个女人婚姻历程的剧本,而作者是浙江桐乡的初一女生杨玲玲。  相似文献   

9.
电子书籍随互联网的普及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书籍形式,它同传统书籍一样,都是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所谓“五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但受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电子书籍设计在“五感”的运用上又有了很多的新变化.阅读中,动态的文字、图像;丰富绚丽的色彩;悦耳的背景音乐和模拟真实书籍的配音;触觉的互动性和超级链接的趣味性等,使读者集多种感官刺激于一体,除了接收书籍所传递的文字信息之外,还给读者带来了新的视听刺激和知觉感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散文画”,其审美品格主要是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实现的;其结构形式有“组画”结构和“画簿”结构;小说中独特的文字色彩呈现了鲜活的人生质感和生命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无疑,这些年呈“井喷式”发展的数学绘本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学“神器”。因为这些编创者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了解,努力将图像、文字(特别是数学符号等)进行组合,进而通过视觉画面、故事情节实现对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的生动诠释。但“好看”的绘本走进课堂,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吗?  相似文献   

12.
综合参酌验证,推断文字起源:检讨史载传闻,摒弃诡异谬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盖当有其事;具体审度陶符别异,辨察“随意刻划”、“特定标记”、“文字雏形”之不同现象;拓展视阈开辟新途,剖析文字本体结构,稽考文字生发成因,参讧文字相关史迹,究明文字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凝诗漫画     
诗。是思想凝结成文字;画,是幻梦跃动为色彩。人们赞赏美好事物时说“如诗如画”.那大概是极为绝伦的了。我爱诗,亦爱画,爱它们的迷幻.爱它们的神秘、含蓄。——题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散文画”,即“以文作画”。“散文画”小说的审美品格主要是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实现的,它的结构形式有“组画”结构和“画簿”结构,其独特的文字色彩呈现出鲜活的人生质感和浓郁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15.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艺术的语言是由文字、声音、动作、线条和色彩等构成的,在文学、美术这些不同艺术之间,艺术的语言是相通的.同样,《背影》中的文字语言和色彩语言也是一样的,具有相通性,也就是文章中的色彩语言同样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色彩也是语言.文章虽然没有生硬地用“关心、爱护”之类的字眼去为父爱造势,却在不经意间,父爱已通过色彩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将商业广告中的“感性”作为一个单独的元素进行研究,对色彩、光影、文字、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等几种感性元素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维也纳森林     
置身于纷繁、喧嚣和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你是否会依然保持宁静的心态和敏锐的意识,是否会时时产生新鲜亮丽的“新感觉”?天津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五人新感觉”丛书,是都市随笔中的五种鲜亮的色彩、每一道色彩,都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读这些“新感觉”,会让你对生活、对生命有新的感知与认识。《维也纳森林》是赵玫写给女儿的,读这位妈妈的文字的同时,但愿你也能读懂所有的母亲的心。《背着青春到处走》描述的是都市的一道风景,以及作者面对这道风景而产生的感想。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你是否同样产生清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何谓诗 ?众说纷纭。但文字简练 ,承载量大 ,即文字上的“挂一漏万”应该是诗的基本特点。读者 ,可以根据“漏万”之后的文字 ,再溶进自我 ,品味出巨大的丰富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内容和情韵来 ,即“据一补万”,也应是解诗的不二法门。如何“据一补万”?读者可不可以补出不同的“万”来 ?这一问题争论不休 ,没有成说。  相似文献   

20.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想像中体味文字之妙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想像是阅读的翅膀。赋予文字以生命,就要点燃学生想像的火花,读书时不仅要看文字,更要看到由文字触发而呈现的画面,读出文字的声、色、情,读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这也是引导学生在丰富表象和体验的想像活动中,实践语言、发展思维、享受审美情趣的良好手段。如特级教师闫学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通过如下三个问题指导朗读课题,给了学生一个美妙的世界“:透过这三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加点儿色彩的话,怎么办呢?“”如果要给画面加点声音,你想加点什么声音?”于是,如投石击水般,学生的想像力被激发出来了,同样的三个词语在每个孩子脑海中的画面却各不相同。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在教师的引领下,竟然也能读出画面、读出温度、读出生命的气息、读出这许多的感受来!那些文质皆美的好文章,生动有趣的文字,那些文字中的神采飞扬、美丽情怀、精辟思想,值得我们引领学生边读边想,反复揣摩,读出声色和美感,读出童趣和感动,让他们在品味好词中去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也让他们的情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和广阔的想像空间中得到濡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