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晨 《小学生》2009,(8):54-57
现在人们很喜欢攀岩、登山等户外活动,每个人都想成为登山健将。其实真正的登山健将非我莫属!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攀岩高手—岩羊。  相似文献   

2.
登山     
山有峰峦雄伟的泰山,有 红叶似火的香山。古往今来,人 们总喜欢用各种动听的名字来 修饰山,让我听了魂牵梦萦,更 激起了我心中登山的欲望。 虽然我从出生到现在,始  相似文献   

3.
作文题目: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答: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让我们去面对吗?请你以“面对摆在那里的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拌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登山?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登山?  相似文献   

5.
灵天 《课外阅读》2012,(13):10-12
十六岁的波比喜欢登山探险,假期里的一天,他组织喜欢登山的同学去雷德山探险和露营,没想到女生伊贝拉竟然也来了。让所有男生都没想到的是,伊贝拉不但很勇敢,而且登山的速度一点儿也不比男生慢。雷德山半山腰有一块平坦的空地,大家打开自己的帐篷,开始扎营休息。波比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自然是壮美的,可是登山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而枯燥的。留心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传达出的信息是,老师们不喜欢上第一课时,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7.
衢州多山,故每周六都会与三五好友相携登山揽胜观景,理想是能追衢州无尽景。当然,山因地势不同,意境迥异,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又因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产生良多感悟。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记叙文情节兴起波澜呢?  相似文献   

9.
【小引】要使心灵火花进射,情感潮水奔涌,都需要借助外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因为“登山”、“观海”时“山”99与“海”的外力与作者的主观感情发生了碰撞;“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风乍起”时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一池春水”而使然。  相似文献   

10.
九月,我们去登山 山是一个个鼓起的圆 厚厚的,是我们的心 高高的,是我们的眼  相似文献   

11.
<正>"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著名登山家马斯洛面对不解的人们质疑他登山原因的时候,留给世人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像山一样矗立在每一个登山迷的心里,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去攀越一座又一座神秘的山峰。而山也像仁厚的长者赐予这些勇敢的人们以勇气、坚毅、不屈与荣耀。如今,"因为山在那里"所蕴含的哲理已超越了  相似文献   

12.
成功在山后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的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绊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害怕山中的荆棘和山岩。弱者在山的面前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强者不畏艰难险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后,他发现:原来成功在山后。山险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难走。但人们同时也应想到:登山道路周围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唱声,有泉水叮咚的悦耳声。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在提炼镭的艰苦过程中,她并不感到痛苦,而是觉得乐在其中,乐此不…  相似文献   

13.
朱晖 《高中生》2011,(13):1
有一个叫胡达·克鲁斯的老太太,在自己70岁的生日宴会上,突发奇想:这一辈子一直对登山颇有兴趣,可忙碌一生,还从未有机会尝试过登山呢!发现了自己的这一人生空白后,她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此后,她攀登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山,有几座还是世界著名的山峰。在95岁那年,她竟然一举登顶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平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时候,老师们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觉到……”让学生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体会声情并茂地读出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美好意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读给我们感觉到各种情感或境界呢?  相似文献   

15.
登山界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一个人问登山家:"你为什么要没完没了地去登山呢?"登山家说:"因为山在那里."因为山在那里,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励志的一句话了,因为它不是豪言壮语,却表达了一种逻辑:人,不是因为实际的需要而去干某一件事情,人,往往是因为有个目标摆在那里而去前赴后继,哪怕付出一生.  相似文献   

16.
彤心 《家长》2012,(Z2):83
今年5月1日,彤儿来到邹城峄山登高。峄山又称"小泰山",这里奇石林立,石蛋成群,形态各异的石头像从天散落的巨型积木,是典型的海蚀地貌造就而成。由于登山人多,我们就选择坐索道上"南天门"。高空俯瞰,峄山格外秀美,不仅石美而且满山槐花正迎风飘香,让我们在短短18分钟的索道游览间,领略了刚柔并济之美。看得出,彤儿热爱大自然,喜欢峄山。在大人忙着拍照时,她一直在听导游讲峄山的来历和典故。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没有什么叫疲倦,疲倦到星期天也去休息了。”雨果说。翘首盼望的一天终于到来,今年5月2日,我们去乍浦登山、看海。登山———绝对的新感觉一直以为江南水乡,应该是一望无垠的坦荡的田野,于是,迫切地希望去登山,感受那份不寻常。沉睡了一天的大山,以清新饱满的精神迎接着游客。乍浦的山不算陡,比起中国各大名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却还是足以激起我心中的一阵阵骚动。告别往日喧嚣的街道,清新的空气让人简直不忍呼吸。大山上的感觉就是不同。每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隐藏在茂密的丛林后,透过树梢,只能看见路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在研究教育与学习关系时,提出了"登山型"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走向自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并非以效率和竞争为目的。他主张设计"登山型"课程,把主题单元类比为"山",设计多种登山路线,即学习途径让学习者选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方法和速度登山,"虽然目标是到达峰顶,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登山本身的体验及快乐"。如此,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品质的实践活动。"登山型"教学主张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承担教书育人重  相似文献   

19.
绝谷:帕米尔山洞探秘马中欣1991年9月20日晚7时,我到达海拔4000米的新疆塔仁库尔干。办妥帕米尔宾馆住宿手续后,打听到石头城的方位。“远方来的客人,欢迎欢迎!”一位年约60的老人开门见山地说,“你是来找帕米尔山洞的,对不对?昨天一对瑞典夫妇登山...  相似文献   

20.
【试题回放】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答: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