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20年5月,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每克75万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2.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门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3.
1920年的一个早晨,一位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郊外的乡村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为了专心从事研究,她在这问简陋的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近10年。面对眼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看着周围不相称的环境,记者忍不住问:"您发现镭已经好多年了,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就能获得可观的财富,为什么还呆在这样的实验室?"居里夫人笑着说:"我们不该用镭来获利,因为它属于全世界。"原来,很早以前居里夫妇就放弃了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记者还是有些困惑,接着问:"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您想要的'东西?""有,我想要一克镭,为了我的研究。可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实在太贵了。"这样的回答让记者惊讶不已:镭的提纯技术让许多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连一克镭都买不起!  相似文献   

4.
葡萄架下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电话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三克镭》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新选入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一生中仅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 ,体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即便是为了科学 ,也不应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在向世人贡献镭的同时做出的另一种贡献。课文重点写了第二克镭的获得 :是由美国记者被居里夫人高尚品格深深打动后 ,号召美国妇女捐赠的。略写了第三克镭。文章结尾通过居里夫人在自传中的一段话解释了居里夫人对待镭的态度 ,直接点明其人格的伟大。一、收集资料 ,激发读书欲望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居里夫人和镭的资料。了…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21日清晨,美国殿堂级设计大师奥斯卡·德拉伦塔因癌症去世,享年82岁。这位美国时尚界的传奇人物,不光是美国第一夫人们的“御用礼服设计师”。还是帮助好莱坞女星征战各大颁奖礼的“红毯之王”。对于这位大师的辞世,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发表悼词称:“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他让万千女性拥有和感受到了极致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公仆     
l903年,一克镭价值75万法郎!一时,许多实业家都盯准了镭的开发、制造,因为它的特殊医用功效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布发罗的一位想创立制镭业的工程师把信寄到了她的家里,工程师希望她能提供关于提纯镭的各种资料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09,(8):10-10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年已65岁的美国女作家兼记者海伦·福斯特(原斯诺夫人)闻讯后不禁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准备重访中国。但一向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的她,为筹措旅费,  相似文献   

9.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选进行得热闹,黑皮肤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果然成了一匹黑马,一路狂飙突进。与此相呼应的是,奥巴马夫人亦在时装界搞得风生水起,这位高挑的黑美人,成了时尚新宠。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记者不止一次听华人说美国人"愚笨",但记者认识的一位华裔市长表示,华人的"聪明"并没有得到美国人尤其是白人的认可。这位任期已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脱鞋做广告     
双星运动鞋是中国的知名品牌鞋,它的销量在国内连续十五年排第一,这与双星集团总裁汪海的睿智与远见是密不可分的。有一次,汪海先生到美国考察,碰到了一位认识他的记者,这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汪海先生:“汪海先生,您是中国的鞋王,请问这次您来美国,脚上穿的是美  相似文献   

13.
铁娘子     
《海外英语》2012,(2):10-10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体影片。在许多人看来。应该由英国人演绎。但导演却选择了梅丽尔这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巨星来演绎,这是何故呢?梅丽尔的表现又如何?看完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教学过程中,卢瑟福被赵忠尧勤奋求学的精神所打动,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赵忠尧特别感动。虽然这种镭在全世界都遭禁运,但他还是历尽千难万险,  相似文献   

15.
布克林镇位于新泽西州;人口不到一万,就像美国成千上万的小镇一样默默无闻。很久以来,布克林人就习惯于那种宁静、淡泊、远离都市繁华的生活方式,并引以为豪。4月24日对布克林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天,因为这是该镇的人瑞——100岁的巴特拉夫人的生日。这位巴特拉夫人可是全镇所有居民最为  相似文献   

16.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请他再吃一片,记者仍觉得这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吃了。罗斯福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记者已不止一次听华人说,美国人“愚笨”。说别人“愚笨”的人肯定有聪明过人的地方,但记者认识的一位华裔市长说,华人的一些“聪明”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位任期已超过10年的市长管理着洛杉矶县辖下的一个中等城市。他说,他在任职期间,多次接到美国人投诉华人“过于聪明”的举报信。  相似文献   

18.
总统中圈套     
胡佛就任美国总统之前,有一次乘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记者同坐在一节车厢里。记者想探询胡佛的政见,他想了许多办法,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始终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众多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自信。1997年12月11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想单独采访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百年历史,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等候。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来,她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上旬,江苏省江都中学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一行客人———美国斯坦福市市长戴梦龙及其夫人凯茜女士,还有中央电视台《让世界了解你》栏目组的工作人员。美丽的校园英才的摇篮节目录制前,美国客人漫步校园,嗅着桂花浓郁的芬芳,欣赏着绿树、红花、碧草,来到环形教学楼群。同学们琅琅的书声,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有的同学见到客人,或礼貌地微笑,或调皮地挥挥手表示欢迎。穿过教学楼来到实验楼,戴梦龙市长一行依次参观了二楼的化学实验室、三楼的物理实验室、四楼的生物实验室。最让美国客人感到兴趣的是三楼的劳技实验室与各兴趣小组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