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2.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3.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于是该属于校…  相似文献   

5.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自己朗读能力的训练,很少在课堂上示范朗读,一味依赖现代化教  相似文献   

6.
我站在讲台前,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面前放着打开的课堂笔记本,手中拿着笔,准备随时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个个都默不作声,像“沉默的羔羊”。这些学生经历了激烈的中考竞争,刚刚进了高中,还没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语文课。他们显得老实,听话。他们懂得,老师让你说话,你就说,没让你说,就不能说,乱说、乱插嘴就违反课堂纪律,就要受到批评。久而久之,他们成了听话的乖孩子,成了沉默的羔羊。因为考试不考口语,不考朗读能力,语文课堂的琅琅书声就消失了。朗读无用了,纯粹是浪费时间,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课文分析。分析来自教学参考书,来自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实验。可见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至今许多学校仍然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老师学生紧跟考试这根“指挥棒”转,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中考都十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8.
朗读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课堂。原因主要有两点:高考没有直接考朗读;班额大,教学任务重,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朗读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朗读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听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我们不能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表明: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学生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的考试,都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考查。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朗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文是马中学生的弱项。此事由来,责任既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高中英语老师也难逃罪责。我讲话是有根据的。要谈初中英语老师,也不能全怪他们。中考是初中教学的终结者,中考自然对初中教学起指挥棒作用: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  相似文献   

11.
范辉 《语文天地》2014,(27):13-14
"细节决定成败",日常教学必须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下面结合一些课例略作分析,从中感受教学细节的魅力。一、优化指导方法,让朗读自然真切朗读指导时,老师大多强调有感情,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往往用"有感情""没有感情","感情不浓烈"之类的评价语言,但是当要求学生具体说说"怎样读出感情"时,学生往往无法深入,也有不少老师指导朗读,总是强调"重音"、"节奏"、"声高"等等,这往往造成学生过度模仿或者朗读的表面化,于是朗读就不再自然真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年前,校园中就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天,如果从更为现实的层面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分数,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老师也同样视其为"命根"。普通教师的辛劳,八成是受这"命根"所累。"命根"有多重要,老师的压力也就有多巨大。虽然课改、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落实在课堂中,尤其是中考与高考之时,分数,就是教师能否拥有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发言权的唯一依据。许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与领导,对学生考试均分的重视,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没有不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好学生却考不好,有的老师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却考得好,这种教考反差现象让人尴尬与困惑,值得深入探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教学的近视与偏见,重视教而忽视学,不抓落实。要应对与破解这样的难题,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深度教育,从教学走向教育。育人为先,以管融教,亲师信道,重在自学等都不失为具体而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已经出现种种的弊端,而数次教育改革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实行教考合一,如果改革教考合一的教育模式,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中考和高考分离,中考和高考不仅考查学校教育,还考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那就能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中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但是中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往往理解和赏析能力较弱,中考时这类题常常因得不上分而吃亏。怎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我觉得着重要做好下面几点。一、加强诗歌朗读,提高赏析能力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利用部分早读课的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诗歌甘泉,渗入学生心田,滋养他们成长。每周学二三首,每次一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开始,佛山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在历史中考题中,以"淡化记忆、突出能力"为宗旨,改变了过去传统考试纯粹考知识、考记忆的不足,而是把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今后的中考命题将更加注重这一点。本文旨在探讨中考历史复习的教学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广大坚持在初三历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分享。  相似文献   

17.
朗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重要手段。我们的前人把学生到学校学习叫做“读书”,描写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必有“书声琅琅”一词,便可见他们对朗读的重视。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但不知何时起,朗读已悄然淡出了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琅琅书声已逐渐稀落,甚至销声匿迹。究其原因,还是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不作考试要求的朗读就被教师们忽略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  相似文献   

18.
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每接一个新班,常感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尽如人意,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就连唱读、顿读,添字、掉字,句子读不通顺的现象都屡见不鲜。课文都读不好,其他的岂不免谈?于是,我的语文课就从抓朗读入手。一、课前预习——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考、高考不考生物,因而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劲头不大,教师也感到难教。如何使生物教学走出困境,谈几点认识。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厌学的局面,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引导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如我任课的班上有个女生,平时老师提问时,总是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语言技巧,培养阅读和言语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而朗读作为一种融合情感和声音的认知方式,则是培养学生这一系列智能的根本渠道。但并非将学生引向朗读的队列,学生的朗读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预期的成效,如果学生没有完全进入文本朗读的境界,只停留在朗读的门口,那么纵使里面有无限风光,他们也无福消受。其实,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不重视朗读的"进入"问题,很多学生都是"被老师逼着"朗读课文,嘴动心未动,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