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讲,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对语文学习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全面贯彻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综合性,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一定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祖书兰 《小学生》2013,(7):18-18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名胜古迹亦或者天文地理等等都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这些丰富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韩长煌 《考试周刊》2014,(74):29-30
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从改革创新与全面育人的高度认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学生不重视学习语文课程的现状,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艺术和个人语文素养等方面入手,以增进学科自身魅力,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基础课程,多元化信息社会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生涯规划教育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破冰之旅,使其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发挥工具性的作用,使学生重视语文学科能力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从而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用赘述.深爱语文的人都会觉得语文是极富魅力的学科,问题是我们如何感染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我的观点是,我们先要做一个富有魅力的老师.语文老师的魅力来自哪里呢? 一、魅力来自渊博的学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学科是一门教起来说简单就简单,说难就难的学科,说其简单,照本宣科就能教,说其难,语文学科庞大的外延,却不是每个老师都通晓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展示语文无穷的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反之,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产生厌学情绪.因为语文老师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渊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滕小林 《学周刊C版》2014,(9):164-164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这一学科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打造魅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学会交流与感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科学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这一学科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力打造魅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学会交流与感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科学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科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契机。课堂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永恒的话题。梁启超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理论就强调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使师生间获得灵魂的交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着感情的学科,通过文字对学生的身心和道德进行熏陶及培养,也正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将德育教育融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学科自带超强的思想教育性,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序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感悟语文学科中所承载的德育魅力,进而信其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学科教学日益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虽说"语文天生重要",虽说语文在意识中被排在第一,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被排在倒数第一。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有高考机制因素,也有学校因素,有些不是语文教师所能够解决的。语文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吸引力,挖掘语文学科资源,激活学科本身的魅力,苦练内功,从而激发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字魅力,积极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通过调动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出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4):26-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概念逐渐被重视起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也随之诞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增加语文知识积累过程当中,需要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将语文学科的魅力,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文就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有效思考,并提出下列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思想性,是能够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也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的学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的魅力之乐,享受自主学习的成功之乐,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科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契机。课堂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永恒的话题。梁启超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理论就强调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使师生间获得灵魂的交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br〉 一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着感情的学科,通过文字对学生的身心和道德进行熏陶及培养,也正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文教育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只有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才能对他们的成长真正有所帮助。下面本文就基于这两点,对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与研究之中,应利用语文的魅力逐步提高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更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技能,注重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教学意义与生活意义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这一科的技能,更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专业的理解程度,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当中能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学科。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应该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要剑骅 《考试周刊》2010,(44):41-42
语文是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它对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语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而且可以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意念的升华。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积极进行人文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