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茵 《新教师》2019,(6):73-73,79
在国家日益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当下,加强小学校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尤其是闽南地区的闽南语及其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更显得紧要和迫切。教师应运用各种形式、途径和手段,有效实施关于闽南语的音乐教育,以更好地加强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增进儿童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新,以更好地达到育智、育德、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建筑文化莫过于红砖古厝。然而如今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正渐渐走向消亡。根据这一现状,本文探讨了加强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素养的培养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从政府投入、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土建人才的继续教育诸方面来提升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素养,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闽南文化的特质及其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是典型的溪海过渡区文化类型,其文化基因有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还有外来文化。其特征是多元杂糅性、传承持续性、流播迁转性。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应因地制宜、分级管理,并注重文化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文化物种的多样性、文化空间的和谐性和对台湾地区的涵覆性。  相似文献   

6.
由泉州师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经走向世界。学者们在提升“两岸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化认识、促进闽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漫画》2020,(2):26-27
2019年12月17日14:00-17:0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中国漫画》编辑部主办的"《中国漫画》创刊30周年暨用漫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旗下杂志《中国漫画》创刊于1989年,已有30年历史,系国家级刊物,是原创类漫画连载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单位评为"BIBF全国十佳动漫报刊"。  相似文献   

8.
邱凡珠  庄建安 《教师》2021,(9):91-92
闽南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系,在化学学科中进行渗透,有助于学生文化的传承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它的应用较少,结合的形式比较单一。文章以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为案例,从注重闽南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关联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开设校本课程及开展研究性等方面阐述如何将闽南传统文化高效地融入化学教学,为教师避免因渗透活动本身而产生的教学设计误区及教学活动的低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高校在传承闽南文化过程中,将闽南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在保持闽南文化原生态特征的同时,改良闽南文化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融入现代传播技术,通过新媒体微媒体,探索闽南文化传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是闽文化中极富特色、影响深远的地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曾先后在厦门、泉州召开第一届、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之后,闽南文化进一步引起了省内外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交流最新的闽南文化研究成果,推动闽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推进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漳州市政协决定于今年11月在漳州市联合举办“第三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有:闽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闽南民系形成过程与地域分布、闽南史前考古研究、历代名人对闽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闽南民间信仰在闽台交流中的影响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民俗艺术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闽南非遗民俗舞蹈是闽南民俗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其面临传承和创新问题,将闽南非遗民俗舞蹈引入高校通识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缓解闽南非遗民俗舞蹈面临的困境。确定课程开发模式,设定课程开发目标,精选课程开发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知、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美,最终达成育人目的。同时,也为闽南非遗民俗舞蹈的传承创新扩大群众基础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弘扬闽南优秀文化。我们以伴手礼作为渗透点,把区域活动与闽南伴手礼有效地融合,促进闽南伴手礼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在区域活动中挖掘闽南伴手礼文化的素材,融入闽南伴手礼文化,搭建闽南伴手礼文化的表现平台。通过区域活动这一游戏策略,让幼儿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伴手礼文化。  相似文献   

13.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它是闽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区域之一。当前泉州高职院校较注重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闽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泉州高职院校传承闽南文化需着力加强传承意义宣传、理论研究、校园环境营造、教育资源开发、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学科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交流活动的开展、文献资源共享、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闽南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依靠力量、实施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创新闽南文化传承、建设文化强市的思路与对策,并试图将这些思路概括为以高校为“点”,以旅游项目、通讯传媒、城乡建设为“线”,以公共文化平台为“面”的全面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5.
闽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显著,是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潮流、闽南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和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等有利背景下,闽南民俗体育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当前,注重政策法规制定和资金配套的可持续性;注重传承与发展的完整性、真实性与整体性;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相辅相成;注重社区传承与学校传承的密切配合等,是实现闽南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迫切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学教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当下,国学热逐渐兴起。但因为现代教育缺乏古代的语境和文化氛围,导致现代人传统文化积累不足,对国学的阅读有较大的困难。而用漫画这种对当代读者最具亲和力的阅读形式对国学进行解读,进而推广国学,使国学深入民心。这点在蔡志忠的系列国学漫画面世后得到充分的证明。对蔡志忠国学漫画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市场开发的重要作用及其漫画表现形式对于国学文化解读的运用进行研究,对于以漫画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闽南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闽南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闽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讨闽南大学生如何发挥载体作用,参与传承闽南文化的实践活动,能促使大学生在提高素养的同时弘扬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苗、侗等民族文化丰富独特而著称的黔东南,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社会传承机制类型多样。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浪潮不断推进,传统农耕社会正向现代社会演进,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传承机制,如申报和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生态博物馆、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等。在持续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社会传承场正不断地发展变迁,影响了文化传承的土壤和环境,要求我们积极调整和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机制,方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特色显著,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下,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究认为,要实现泉州武术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与传承,应结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竞赛交流体系;结合当地的教育发展,建立健全民间、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传承体系;结合泉州武术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戏剧共同的基础,闽南戏剧又是两岸结缘的重要纽带,因而闽南戏剧自然有着被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有效地构建儿童高甲戏、儿童歌仔戏、木偶戏等戏剧教育课程体系,对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建构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闽南戏剧文化,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能有机地整合各学科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闽南戏剧元素成为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媒介。同时,戏剧教育课程的建立也为我国各种剧种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