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9):99-100
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德行培养工作。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实现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从三方共同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本文结合当今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职中的德育效果都不太理想,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家长与学校的作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将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集合起来,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贾晓虹 《文教资料》2012,(31):99-100
德育教育渊源已久,从孔子办学开始,德育教育就已成为学校教育很重要的方面。而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小学德育教育应从学校、家长、社会、学生等各方面全面开展,全方位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以学校为主载体,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家庭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社会大环境冲击德育教育,是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主要原因;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德育环境、德育方法、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措施: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建立与小学生年龄符合的德育内容;提高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一切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么学校、家庭、社会三在德育教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德育教育的载体就是德育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无论在教育方针、培养观念以及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教师,其个人修养事关重要,是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再者,必须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塑造小学生的优良品质,这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郭艳 《家教世界》2013,(12):62-63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也要求学校必须注意德育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初级阶段,德育的实效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基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意义的探讨之上,提出了需要增强学校与家庭双平台的德育教育渗透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优化思想,以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居民子女德育教育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从教育方式的转变,注重心理健康的辅导,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学校对新居民子女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并从德育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学校对新居民子女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与教育的重要需求,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社会与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家庭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无序、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限制,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与家庭进行合作,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模式,增强德育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要深入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将学校美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不断地在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中完善和加强。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我校以此为指导,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协同,推进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方式,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且关键.而德育资源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身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目光不能仅局限于德育教材本身,还要从不同学科内容中寻找能够转化为德育教育的资源.因此,结合工作经验,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展开全面分析,希望能为德育工作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洪兰贞 《文教资料》2011,(34):155-157
在当前的学校德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未实现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参与度也不高。作者认为,如果能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平台,把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教育体系.也许就能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德育力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文章从家校互动、开发德育资源、改变家庭环境三方面论述高中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陈璐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5-16,45
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包含三重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社会。而学校教育是主体,孩子自从进入学龄阶段,便主要靠学校教育,学校担负着教授孩子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孩子素质的重任。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学校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社会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性,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为以培育人才为己任的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如何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只有找出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主动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工作作为传统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学教育变得越来越被重视。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德育教育。而现今很多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本文将以小学德育教育为重点,对其意义、内容以及途径进行阐述,为相关部门提供素材,更好地推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实现全民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