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赏识教育已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可,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等。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惩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缺少惩罚教育,不利于学生正常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中的惩罚,是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们对学生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只能"夸"不能"骂",但我认为惩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本文从学生心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从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惩罚教育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时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但赏识教育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一味赏识也可能成为温柔杀手。赏识教育的局限性和众多知名教育专家的疾呼充分表明了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必须科学而又艺术地实施。在惩罚中注入人性关怀,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并对教师心怀感激,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界,有识之...  相似文献   

5.
刘承梅  李龙 《新课程研究》2009,(11):110-111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伴随着“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我们并没有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但再尊贵的花草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上就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一点惩罚。当然,惩罚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是指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比如,以否定的语气、表情(不理睬).来批评、谴责学生,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足取,而能够给学生充分自信和自尊的赏识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赏识教育无节制的泛滥带来的惩罚教育的缺失。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惩罚教育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地使用惩罚教育。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它注重对受教育者积极情绪的调动。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对学生的赏识要及时并且要客观、具体,同时赏识应与批评或惩罚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赏识教育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8.
赏识惩罚有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 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对于许多中小学大搞赏识教育、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象,孙云晓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孙云晓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是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赏识教育来否定惩罚教育呢?我认为,它们二者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还有许多的共性。1.都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何时采用赏识教育,怎样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惩罚,赏识或惩罚要达到什…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雒宏军 《江苏教育》2007,(13):83-84
前几年,关于教育要不要惩罚的问题讨论的火热。以情动人、赏识教育等等。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对教育惩罚讳莫如深,但是学校的现实不容乐观.一是打骂之声不绝于耳,甚至纹脸刺字、致人伤残;二是一些学生肆意妄为、胆大包天.教师却慑于“体罚”的恶名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后来,总算搞明白了,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和赏识教育。并不否认对学生的批评与合理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12.
叶树荣 《广西教育》2004,(7A):39-3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会很容易发现惩罚的身影,并且它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收,赏识教育普及,偶尔出现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致使社会对惩罚特别反感,教育界对惩罚也持反对意见,在现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惩罚这个词,甚至在教师培训或者校长讲话中一致要求教师不要惩罚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缩手缩脚,对犯错学生不敢惩罚,放任自流。课堂纪律一团糟。正确认识惩罚,如何科学有效对学生实施惩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实现惩罚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可以给予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对教育惩罚本质内涵进行探求时会发现,教育惩罚是借惩罚的手段来行教育之便,其作为教育性的管理手段是合道义、合道德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但其本身又是带有强制性的。这一强制性与时下保护人权、学生中心、赏识教育思想观念的盛行相抵触。除此之外,不当的教育惩罚实践引发的诸多恶果等都在不断地消解教育惩罚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异化、教育法律对教育惩罚的忽视、社会舆论对教育惩罚的施压、赏识教育对教育惩罚的否定。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惩罚不逾越自身的正当范畴,就必须在实践中遵循其自身的存在逻辑,重构教育惩罚的精神内核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提升教育惩罚实施主体与外部社会舆论的理性素养,避免教育惩罚权的滥用,实现正当教育惩罚在实践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线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离不开惩罚,离不开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对学生采用的带有惩罚意义的这种具体教育方法。以辩证的教育观看,教育离不开惩罚。赏识和惩  相似文献   

17.
韦士政 《新疆教育》2013,(13):129-129
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犯错的学生,“赏识”教育和“惩罚”应当并行,尤其要大胆、科学地使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惩罚教育,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8.
黄秀云 《中学文科》2008,(3):136-137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