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追求有效乃至高效,教师在思考相关策略的前提下,力图课堂教学适应课程改革之需要,适应人才培养之需求。本文从立足课堂,因学施教所做的思考值得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97):37-39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当前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需求。对初中语文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这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内涵,将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推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提出了"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课前预习的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也都对这一模式非常认可。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开展,许多教师和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学习效果。因此,探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就是一项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逐渐被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但是其实施路径还在探索之中,故而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追求真实有效是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与环节,从而真正实现因学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其实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立足课堂,因生施教",这促进教学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想化预习"的状况,提出并尝试"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取消课前预习,让学生以零起点进入课堂,设置所有学生同步参与的"课堂预读",让教师的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达成"教"与"学"的最佳默契,在构建"自学——致疑——求解——再致疑——再研读"的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阅读系统方面获得进展,探索了一批课例样本,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在少教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选择。就少教多学的实践进行探索,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践途径的提出,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智慧生长与情智发展的生态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时时关注作为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的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出发,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终身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灵动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深刻地嵌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导致语文教学很长时间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将研究点聚焦在语文教学的环节设置上,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一些革新的模式,以此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增进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四篇课文的编排由易到难,旨在揭开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走近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感受古典名著语言的特点、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读文本,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和语文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11.
黄亮 《小学语文》2022,(Z1):109-112+125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四篇课文的编排由易到难,旨在揭开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走近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感受古典名著语言的特点、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读文本,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和语文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德合作日趋紧密,对德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德语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此看好的就业形势决定了必须根据市场前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针和措施,以促进德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两个班上课,教法完全一样,却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前一个班是普通班,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课后评价是“这节课充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后一个班是实验班,教学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学生学得毫不费力,但始终兴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后评价是“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一个班,同样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于生活总有独特的感悟。在课堂活动中,有与众不同表现的学生,必然有其内部的原因。教师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必定能生成新的课堂教育资源,在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地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得到同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李月微 《考试周刊》2011,(61):216-217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奈件的促进,只有在一定条件促进和保障下的人格和性格才能达到统一,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汪黎 《文教资料》2012,(20):167-168,177
"因性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广为探讨①。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因性施教"其实是一个暗藏悖论的矛盾之策,是一种只看重眼前教育效益的短视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反思男女两性的差别究竟是如何被后天建构的问题,得出"因性施教"其实是漠视和延续该错误"建构"行为的结论。提出"因性施教"应该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弱点,进行实践教育上的引导和弥补"及"根据个体在充分地自然发展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的兴趣、性格、特质和天赋进行有目标的方向性培养"两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少教多学教育理念下,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和质量。少教多学突出了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切实能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高效地学,在教师良好启发和引导下,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对象是由一群生动活泼、个性各异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成长环境、生活体验、立场观点、艺术趣味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不尽相同,他们之间客观存在着无可规避的个性差异。正因为如此,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认真开展新课程形势下的因材施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整体性进步。这既是不容忽视的前提与背景,也是新课程倡行分层施教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内涵所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简要解析阅读活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目标分层、训练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并期待收获一些商榷和指教之言。  相似文献   

19.
张静 《考试周刊》2012,(87):39-39
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形式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实践,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十分重要。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因性施教”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上能力不如男学生的现状,分析了男、女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差异,并从个人、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根据性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