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化"高校,重点在"化"。如何以文"化"高校呢?可以从"魂"、"体"、"气"、"力"四个方面来增强大学之实力。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它们可以构成一组,但在释义和使用上有不同之处。"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军事术语,虽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1."征",从"彳""正"声,声兼义。《说文·辵部》:"征,正行也。"此为其本义。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帝王巡行是一种"正行",故用"征"。后引申为远行。如陶潜《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又引申为征战,褒义词,强调施事和受事双方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敌国不相征也。"《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墨子·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用为进攻,一般指长距离的攻伐。《资治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结合数据库对"房屋、房子、屋子、房间、房、屋"这六个表示人类居所的名词进行对比与探讨,分析其内涵异同,得出"房子"与"房"的内涵功用最为宽广灵活及"屋"类词在表达人居建筑的概念上较"房"类更为粗陋简朴等结论,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该类词汇。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指出"伦,类"同源,笔者认为这有待商榷."伦""类""音近义通,然而词源并不同一."伦"与"仑""论""沦""纶""轮"应为同源词,"仑"为根词,其它五个词为孳乳词.本文将从词源、词义、语音和通假这几个角度对"仑""伦""论""沦""轮""纶"六词同源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5.
"起"、"承"、"转"、"合"分别表征着一次性书写过程的开端、发展、变化和结束。正是在起、承、转、合的连续性转换过程中,书法作为时间性艺术的特点得以清楚展现,书法是"时序展开"的艺术,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这一切都是在书法时序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用笔的起、承、转、合来实现的,正是书法用笔的起承转合体现了书法形式随机生成和变化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6.
正游戏人数:8人以上。游戏方法:①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由两个小朋友扮大树,另一个小朋友扮松鼠。剩(shènɡ)下的两个小朋友,一个担任主持,另一个扮猫头鹰。②"大树"面对面站立,并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松鼠"站在圆圈中间。③游戏开始。如果主持人喊"松鼠","大树"不动,"松鼠"要马上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大树"。"猫头鹰"要在此时趁机迅速钻到其中一棵"大树"中。  相似文献   

7.
杨波 《辅导员》2013,(4):65-65
<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练习只有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做到精巧到位、情趣相生、新颖灵活、扎实有效。变"多练"为"精练"、"趣练"和"活练",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课堂练习的精.即指习题的选择要紧扣重点内容,量少质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综合性。切准知能训练的要点.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起到"以一带类"、"以一当百"的作用,从而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今天,何老师说要和我们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玩一个叫做"官、打、令、贼"的游戏.据说游戏的年龄比何老师还大呢!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先选出四个同学来参与.老师在四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了"官、打、令、贼"四个字,代表四个人物,而后将纸条折叠起来,由这四个同学抽取.抽到"令"的同学,负责抓"贼",然后交给"官"来定夺."官"会说出征罚"贼"的方式,并且命令"打"来执行刑罚.……  相似文献   

9.
在人性问题上,儒、墨、道、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形成了各自完善的人性论思想体系。先秦儒家孔子的"性相近"说、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墨家"素丝说"、道家老庄的人性顺应自然说和法家的人性好利说,虽各有千秋,但还是为其教育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寺、庙、祠、观、庵等建筑,很多人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下面就从它们的由来分别加以介绍。寺——《说文》云"寺,廷也",即宫廷侍卫人员的官署称为"寺",如大理寺(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等。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九卿的官署称为"寺"。九卿中  相似文献   

11.
杨波 《辅导员》2013,(6):65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练习只有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做到精巧到位、情趣相生、新颖灵活、扎实有效。变"多练"为"精练"、"趣练"和"活练",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课堂练习的精.即指习题的选择要紧扣重点内容,量少质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综合性。切准知能训练的要点.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起到"以一带类"、"以一当百"的作用,从而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精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意识是关键。实施"实、巧、情、趣、智"五字诀,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一、实——奠课之"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目的是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能力,为生活工作奠定基础。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根本。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片断教学。(教师板书"困"后)师:"困"是咱们学过的生字(出示:星星困得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五、四、三、二、一"的方法,即指导学生用好"五种感官",通过"四种渠道",利用"三个空间",坚持"两个勤字",遵照"一条原则"来写作文,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5):85-88
广州南沙榄核、大岗粤语表示位置移动时,常使用"埋、开、埋嚟、埋去、开嚟、开去"及"上、落""出"等动词。"埋"表示接近中心点的位移,"开"表示远离中心点的位移。南沙粤语的"埋""开"等词还可表示乡村和城镇之间的移动。粤语中"埋、开"系列主要有四种类型。榄核、大岗粤语在表示北南方向的位移会使用"上""落"。粤语中"上、落"有四种类型。南沙粤语趋向动词"出"后接地点,表示前往某地。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也符合时下作文评改审美的特点,在文章开头、中部、结尾三处出亮点。而我添上一"美目",是为了张扬作文的拟题。所谓"美目"是说作文的题目犹如"美目明眸"。文题如文眼,凝聚了文章的精、气、神,顾盼生姿,尽显风流。"凤头"是说文章开头"起势平,入题快,叩题巧,语简练",在"小"、"巧"、"美"、"引"上做文章,即"俏眉细处平引入"。选思英爆蓄为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方净土。十几年来,师生们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当作享受,把育人大目标同扎实培养良好习惯结合起来,坚持从平凡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浸染学生心灵;用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艺术,激励全体学生"新我"战胜"旧我";用"道德长跑"、"体育长跑"的点滴努力和长久积累成就学生的良好品质,走出了一条独具盘锦特色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7.
陆婷 《教育艺术》2007,(8):13-14
"知"指知识;"情"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是行动.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和"意"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德育课程的施教者,我主要是从以下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上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13,(3):20-20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朝阳市关工委把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树理想"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明确主题教育活动内涵为"五爱"(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社会主义)、"四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相似文献   

19.
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是秉承深圳外国语学校先进办学理念锐意课改教改的新生学校.新校致力以师生为本、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校新文化建设为旨归,在充分体现深外总校"好课堂"原则和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课堂建设基本内容,以有序、有趣、有效、有用等"四有"为"好课堂"建构的指标体系,全面启动"四有好课堂"系统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先生将甲骨文中某一类符号认定为"夔"即"嚳"字,并认为"夋"(即俊)字是"夔"字讹误的结果。同时,他又接受春秋以后众多注家观点,将"嚳"与古代某些文献中的告、俈、诰字认定为同一个字,这一认定具有较高权威性。文章从字构形与字义角度,论析甲骨文中被王国维认定为"夔"(即"嚳")的字符从构形角度看,其本字应该认定为"夋"(即俊,帝俊),"夔"字义项与"夋"多有类同,应该是"夋"字构形在后世繁复化的产物。同时,在甲骨文中,"告"字的字义与"嚳"无关,由"告"字衍生的告、俈、诰等字本义都和"嚳"没有关系。后世文献中作为商人高祖的"嚳"在商代并不存在,商人甲骨文的高祖是"夋"(即俊),后演化为夔,嚳是周初出现的称谓,是周人为了在意识形态的神话层面颠覆商人神话中商周地位等级而从"夔"字衍生的一个神帝。而舜则是周人去神话化、神话历史化过程中,由商人神话至上祖神帝俊转化为历史传说人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