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物联网工程导论对于学生认识专业、深入理解专业、学好专业有着深刻的意义。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越来越频繁地应用到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微课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结合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和医学专业要求的具体性和严谨性,证明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逐渐让微课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形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微课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并针对开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而且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的方案。微课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琳芳  贾晓剑 《考试周刊》2014,(71):162-163
物联网专业是2010年开设的一个新兴热门专业,"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的先修课程,对于学生认知本专业特点及今后主要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探讨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195-199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借鉴TRIZ理论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给出体系框图。该体系框图主要包括物联网工程专业师资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材建设、专业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双创教育6个环节,并对其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了多次完善。该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能有效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涵,提高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物联网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一体两翼协同育人模式、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金课"水准、贯彻落实物联网工程创新实践体系、物联网工程专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方面,然后提出了物联网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举措,包括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开展专业改革;依据"新型工科",以多途径建设促进科研发展;建设"线上课程",以全新开放形式增强教学新体验。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被愈来愈多地应用到高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学习资源,使"互联网+"教学由理想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医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进行调查分析,为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找到有效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课"学习时间短,契合当今作为"数字化原住民"的学生的心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国内微课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微课的模式、设计及理论研究,对微课在课堂的应用研究甚少。"微课导学"是在物流专业实操型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微课"视频和"研学案"(也称"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微课导学"来提高实操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将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必将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拓展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支架。首先阐述微课及基本特征、微课对发展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然后以小学数学"周长"一课教学为例,分析运用微课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学校课题"物联网支持‘学习空间’创享行动研究"的引领下,在数学学科研究中,笔者发现将互联网技术融于数学教学,形成"互联网+数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物联网、大数据能优化教学方式、拓宽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果。一、微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是一种"短小"的教学活动,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通过微课可以将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构成部分,舞蹈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一大模块,舞蹈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点专业之一,更是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点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舞蹈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舞蹈的学习效率。通过分析微课教学的优势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提出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了解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微课"内容以短小为主,有大量的中学英语知识,在自主学习模式的作用下可以将学生吸引到英语口语学习中,但在高中英语口语自主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以"微课"为基础的高中英语口语自主学习模式。1."微课"优点"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差别较大,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主要教学设备为英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物联网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不同程度及类型的教学中,传统的网络课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在线学习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微课程为单位的物联网环境则应运而生。"微课程"能够有效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是一种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新型的教学形式。本文探索物联网环境下高校新商务日语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及应用策略,以建构物联网环境下新商务日语微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商务日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72-175
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景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把物联网技术融合到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中,让物联网技术的实验教学从传统实验箱走向现实应用。配合"实景式、开放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型"的实景实验教学方法,该系统既能让物联网技术直接为教学和管理服务,又能作为学生实训实践的平台,还可以充当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展示平台。总之,该系统一方面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智慧,另一方面能让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实景教学更深入地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内涵,掌握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应用在信息技术中以"微视频"为主,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而制作的微型视频,通过教师对某个教学难点的讲解或操作演示,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它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需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利用"微课"突出分层教学"微课"进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6.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高校"废水生物处理"教学面临的课题之一。论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从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翻转课堂的实现方面进行了探讨,探索以培养具有自主实践能力的高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科教学工程"是继"质量工程"之后国家推出的旨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地方医学院校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对提升"本科教学工程"效益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8,(2):85-88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应用策略的制定,部分高校开设了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效地改革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物联网工程应用人才,是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面向情景关联的物理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基本思路及模式特点,希望对同行物联网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导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导论是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弱的特点,安阳工学院物联网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分三种形式:基础实验、认知实践、课外实践,并设计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7,(2):111-114
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CDIO模式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构成该体系的实践教学构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运行等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