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常的作文教学训练比较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问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无话可写。我国传统写作向来重视文以载道,无"道"何以成"文"呢?学生无话可写也即心中无"道"。所以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关键还在于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人文性,让学生从机械僵化的模式化训练里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何慧杰  范亚华 《文教资料》2005,(36):151-152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更加人性化, 更加个性化。本文认为要实施个性化写作,就需要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扣合作文与生活联系等方面下功夫。提倡、鼓励学生写活动作文、心语作文、自由作文、创意写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真情作文"是把"为文求真"作为指导作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把指导写"诚实"文与教做"诚实人"结为一体,从而发挥作文教学的"练文育人"的综合功能。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情感、价值、能力,注重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作文教学"三步走"教学策略的实施。全文通过本单元作文三个步骤训练的真实案例,即"诱逼"学生读课外书;"聊"出来的作文材料;出示书中"图片报道"写作材料,继续"聊"。阐述了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乐于写作,使语文课更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审视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作文情感的缺失,作文言之无物,干瘪无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情感丰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映内心、富有个性、感染性强这三个写作情感的属性特征,可以用角色代入共情法、联想想象激发法、经验阅历分享法这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真正使文章有真情实感,能感染人,震撼人,教育人。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7.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在教科书中的作文训练题上,使学生的作文活动与丰富的生活割裂开来,这样的作文过程必然是封闭和乏味的,无法触动学生的写作情感。长此以往,学生"谈文色变""望文兴叹",作文成了"榨文""苦役"。  相似文献   

8.
李春凤 《考试周刊》2012,(52):51-52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重视写作技法的指导,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积累和主观情感体验的误区,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强调教师一定要牢记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人",作文课必须要关注人,关注"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本身,引领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心灵,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套用现成的优秀作文,更不是"以文害意"卖弄技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生命活动中自然需求的升华,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人""文"融合。作文必须求真、求实、求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平时循规蹈矩的作文教学,把握好课内、课外的机会,随机施教,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有感而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深刻认识随机写作的内涵与意义,发挥随机写作的优点,熟练随机写作的训练技巧与方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初始阶段应特别关注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因此,学生在作文旅程中保持较高的快乐指数和趣味指数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在新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提升作文趣味指数,让每个学生尽情享受作文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生不得不掉进只追求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怪圈中,我们看到的作文几乎是“千人一面”的文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的写作要有个性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激励写自由文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造情而作。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培养和人的终极发展,即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探索、实践中,让学生懂得运用情感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开放师生关系,让学生释放情感。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让学生在作文时,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指导作文,就先要教会学生读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抱怨作文难教,学生埋怨作文难写。其重要症结就是学生作文情感的缺失。"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心骛八极,精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  相似文献   

16.
罗清玲 《考试周刊》2013,(29):48-49
本文提出作文要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反思当今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病,进而从淡化"道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带领学生品读美文,积淀文化底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而语文写作也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许多学生却都在说写作难,不能很好地抓住写作的精髓,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差强人意。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培养学生爱好作文的情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教师要上好作文指导课,努力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清梅 《学周刊C版》2014,(5):173-173
通常的作文教学训练比较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问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无话可写。我国传统写作向来重视文以载道,无“道”何以成“文”呢?学生无话可写也即心中无“道”。所以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关键还在于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人文性.让学生从机械僵化的模式化训练里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许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想要学生喜欢写作,获得快乐,尝到甜头,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体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许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参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若想要学生喜欢写作,获得快乐,尝到甜头,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体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