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道德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在实习活动中影响和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因素,说明加强实习环节建设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性环节,是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牛怀德 《中国德育》2009,(11):49-49,52
让学生自己体验,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方式。道德体验离不开德育活动,但也不是所有的德育活动都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道德体验,提升其道德水平。德育活动要收到实效,就必须创新。基于这些认识,我校多年来坚持德育创新,开展的“六个一”活动——每一位学生一学期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3.
黄海 《教育评论》2014,(5):93-95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问题。文章从学生个体与社会整体等多维视域,立体探析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即个体层面要培育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主体精神;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水平与道德行为能力;兼顾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社会、个体利益。社会层面要认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多元特点,实施分层教育;正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中外冲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注重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建构,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4.
许梅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186+188-186,188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政治老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依旧存在一定不足,为提高教学水平,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识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儿童理解道德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水平随年级升高而不断提高;这与儿童的思维水平、正确的教育及其它因素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加教育,提高其道德认识,培养其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学校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不仅要推动学生道德养成、形成健全主体人格、突出人文关怀、提高道德认知,更要坚持情理并重,引导学生乐观向上,实现理论在生活中践行,锤炼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深化,道德习惯是目的。在思品课教学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始终贯穿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一、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提高道德认识。 1、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教师应提供各种道德现象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在课文中学习"一言一行",提高认识水平。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他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伴随时代飞速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道德水平却一再下滑,这给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都带来了新的思考,道德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将心理学融入道德教育之中,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应用,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升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提高进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重要学科.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反思这些问题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策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总体来说,应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密切联系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和...  相似文献   

13.
魏伟 《成才之路》2021,(14):28-29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   

14.
非专业教师要想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做到: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以课本为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充电,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多读多练;学会写教后反思。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潜移默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人格,需要人格的塑造。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更新教师的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兴趣爱好广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思路,主要包括:深刻挖掘语文学科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方法,谋求文道结合的最佳策略;提高教师自身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要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科内涵,突出其学科魅力;要发挥育人功能,彰显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地采用追问的策略,就能构筑起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追问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随机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把握住关键点提问;要注意问题的人文性,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品行;要注意问题的开阔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的追问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并使情感化为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情感载体。如《积极进取的童第周》、《为人要正直》所载的是良好品格这种情感;《立志为祖国作贡献》、《袁隆平的志向》所载的是热爱祖国这种情感。不管课文所载的是哪种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的方式掌握。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而真正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德育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自身发展需要,以激起主体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要进入学生生活的现实时空,使学生道德生命成长拥有鲜活的土壤;要适应学生生活的完整结构,以畅通学生道德内化的渠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