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笔下的青年精神”专题阅读整合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以及鲁迅同时期的相关文章资料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层级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鲁迅笔下的革命青年及青年精神,在思维进阶中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实现思维和思想认识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所在训练组的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既是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该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加强对理解语言文字、把握思想内容的训练。在此基础上,了解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得到提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幅较长,所写的几件事既互不联贯,内容相差也较大,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几件事在…  相似文献   

3.
安宏 《现代语文》2004,(11):41-41,44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和思想,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而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饱含鲁迅先生“忧愤深广”思想情感的记叙文 ,其中那感情激越、泼辣犀利、发人深省的句段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在这篇作品的教学中 ,我以语境训练作为切入点 ,同时引用恰当材料渲染教学情境 ,使同学能入乎其内去领悟作品的深厚意蕴与表现力度 ,又能出乎其外去探求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以语境训练作为切入点 ,这是我从高考对阅读的考查所得到的启示。高考阅读主要考理解 ,而分析综合、欣赏评价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 ,理解就必须遵循语境原则。鲁迅先生悲愤的情感贯穿于作品的每一部分 ,因而 ,我就引导学生从语境入手…  相似文献   

5.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阅读能力的中心目标是理解记叙的顺序,即把握作者的思路,使学生能够辨识、理解各篇的记叙顺序,能体会各篇特定记叙顺序的作用、效果。在写作能力上,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并能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完整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鲁迅先生,学习鲁迅精神。 2.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按空间顺序和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感受能力。感受作品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之间以生命相信托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语言所饱含的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来华 《陕西教育》2003,(10):30-30
在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药》是鲁迅作品中一部重要的短篇小说,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教学谈谈一些想法。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首先让学生研读原作,认真揣摩作品,反复体会和感受作品。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鼓励他们总结自己阅读的真买感受,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对课文进行剖析学  相似文献   

8.
《野草》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也展示了其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灵历程,进而感受《野草》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提高对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张爱玲的言论与作品两方面看,她是一位怀抱同情与理解的作家,她写的是平凡之人,并且肯定平凡之人的生态方式与态度.比较地看,鲁迅写的是人生问题,张爱玲写的是人性问题,鲁迅提出了“救救孩子”的主张,张爱玲则没有提出“救救人性”的主张.在张爱玲的温暖之下,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阅读张爱玲,需要回归正常的感觉能力,而非沉浸在激进状态中体验不到世俗的温暖.  相似文献   

11.
《野草》集中展现了鲁迅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更展现了鲁迅先生深邃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尤其能够感受到鲁迅身上的那种绝大的孤独。通过对作品中这种“绝大孤独”的解析,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鲁迅的一段重要的思想历程,进而了解整个鲁迅思想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与那种由孤独而产生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意义在现实和读者的不断阅读和解释中被创造出来。鲁迅思想及其传述思想情感的语言符号已成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独特性与丰富性的证明。阅读鲁迅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语言的和历史的意义还原,更需要有精神灵魂的撞击和生存意义的拷问,并在“撞击”与“拷问”中实现思想的去蔽和生命的自觉,在尽可能真实理解鲁迅的前提下,能大胆而真诚地直面自我的现实和人生,在“鲁迅与自我”的双面审视里实现阅读的意义循环,读鲁迅即读自我和现实,在阅读人生和现实中阅读鲁迅,又在阅读鲁迅中理解自我和现实。接近鲁迅思想和文学的最便捷而恰当的方…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作品在近半个世纪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在文学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能够从根本升华其阅读的能力。然而,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总是抱以情绪,抵触阅读学习等,认为鲁迅的文章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从而使得鲁迅作品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难点作为突破点,作为整合解读鲁迅作品的新途径,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内涵,升华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娜 《师道》2024,(2):25-26
<正>又一次开始鲁迅小说《社戏》的教学。每每教到《社戏》的时候,总是觉得头疼不已。有人开玩笑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其实,身为老师,我也很怕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文章思想深刻,一些作品还有非常复杂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成年人尚且不容易读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理解的难度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5.
《祝福》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被改编电影,搬上银幕,作品起伏的情节、跌宕的命运、迥然的人物性格及作品如深刻主题在同类作品中都独树一帜,因时代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晦涩,但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有章法的,遵循这种章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情节、分析人物、认识主题。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想、硬骨头精神成为后人的楷模.当代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其作品,结识鲁迅.<〈呐喊〉自序>就是学生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的重要篇章,也是阅读鲁迅小说的"纲","纲举"才能"目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为例,借助“概括事件、人物形象”“把握叙事、抒情特点”“学以致用,完成推介任务”三大学习活动展开教学。力求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体悟作者情感,从而提升深度阅读文本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开放性的文学阅读,《野草》包孕着鲁迅精神中逾常的离乡背井情结,弥漫着鲁迅对现实世界藏器待时的层层怊怅,然而这样的阅读长久以来一直被道德理性控制着,敬畏使《野草》成为鲁迅的哲学基准。该文试图从流变性思想资源、悲郁性意象空间、阴影性整合思维三个角度探究《野草》的能指和所指都不是对号入座的现实片段,论证《野草》的黑暗意识所构筑的鲁迅特殊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阅读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激发情感,加深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  相似文献   

20.
对《故乡》的阅读,历来偏重于其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大多注意闰土的命运及其意义。由于鲁迅的博大精深,许多人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往往会笼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仰视盲点”。但笔者认为,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作品的理解与阐释是多角度的、多元的甚至是无尽的,因而随着阅读的对象、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故乡》也完全可以挖掘出新的阅读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