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人类社会在网络世界的一个映射样态,网络社会源于现实社会,但由于受到互联网各种属性的作用,这种社会形式又具备了一些新的特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样源于实体社会语言的网络语言也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现实社会语言在网络属性作用下发生的变异,这种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网络火星文","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网络流行语"等等,而其中"文化交互语言变体"的研究由于涉及了语言,文化以及网络等诸多领域而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以网络社会的各种属性对语言变异产生的作用为视角,结合语言学、社会学、网络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网络"文化交互语言变体"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黄晓波  王冬 《华章》2007,(9):305-305
笔者首先依据广西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社会统计方法,对社会网络的城乡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形成社会网络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笔者发现:"天花板效应"、"社会流动效应"和"中介效应"是导致社会网络存在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的伦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伦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特征,由现实社会的"人—人"变成"人—机—符号—人"的交往方式,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大的伦理弱化的可能性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网络主体的规范意识、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 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女性职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网络困境",回顾了社会网络与女性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了女性社会网络构成特点,为女性突破"社会网络困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已然成为移动环境下社会性学习的发展趋势之一,而当下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的方法与途径尚需突破。以"师生共建"为方式与方法,以微信为平台与工具,开展基于微信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双向参与—互动生成"教学、教与学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实现移动学习中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有效整合,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知识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网络失德行为、网络犯罪、网络受害案件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当前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存在实践性缺失,并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的"无形推手"作用、家庭的协同作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网络教育模式,以实现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让青少年远离网络谣言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报道,近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青少年是网络的常客,好奇心强,辨别力弱,极容易被网络谣言所欺骗,甚至会做出不利于自己、不利于社会的事,社会有责任让青少年"远离"网络谣言。"谣言止于智者"。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成为"智者"。特别是不仅要对其进行防谣言教育,更要进行反谣言教育。  相似文献   

9.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又没有明显利己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本文通过编制"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因素,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教育,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架构需要以政府改革与民众认可作为治理效能的整体推动力,对于网络社会治理的再探究有利于增强虚拟空间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关系对网络社会治理共识形态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网络社会治理的认知主要呈现两层含义,也就是"稳定"与"变动".研究得出,网络社会治理共识形态转化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产物.新时代网络社会治理的发展,需要凝聚共力的环境契合性、治理实践的交互性以及民众认知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有序关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网络虚拟领导"体现的是一种伦理价值重构,更加凸显人性化,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伦理道德的德性价值所在。"网络虚拟领导"作为人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本体性存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扬善"的行为实现虚拟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当前社会也带入到微时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意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针对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微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适用性以及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炫富事件此起彼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归纳了网络之所以成为"炫富"的平台和助推器的原因,试图寻找网络炫富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对"炫富族"所具有的心理以及网络炫富对大众社会心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网络利用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逐步加大,网络社会成为新兴的社会场域。网络社会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以及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可通约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变革和冲击,因此,更新思政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主导性和互动性的关系,搭建思政网、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的信息机制,是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苗族古歌中流传有大量的"年历歌"、"年节歌"等关于时间、历法的古歌,但这些古歌并非只是记载了苗族的时间和季节,而是将他们的社会网络与过节顺序联系在一起。苗族过节的日期往往是按宗族、姻亲网络分批过节的,这不同汉人社会;苗族的分批过节在于其时间与社会构成逻辑的统一,苗族的社会网络及其组织逻辑决定了苗族的时间观和历法体系,而不是相反。不同地域的苗族因社会组成的基础不同,其节日安排也有区别,如在重视婚姻圈的清水江流域,其节日安排顺序一般以姻亲网络和亲属关系的秩序进行安排;而以宗族为标识的黔中苗族往往根据血缘家族安排节日顺序。苗族的"抢季节"古歌以议榔的形式安排各村寨过节的秩序,体现了苗族"时间"、"历法"与"社会网络"的紧密结合,即以时间历法体制来展示和表现苗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表达、网络沟通、网络互动在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渠道的同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也可能导致歪曲民意,淹没民声。"网络舆论"能否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法治意识和政治意识,构建网络主体素质,为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社会网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代表着社会性软件的未来,微博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沟通渠道。主动"关注"、"关注"扩散和双向"关注"是微博社会网络建立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其三类最具代表意义的网络社区分别为独立网络社区、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和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在分析目前微博及其教育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聚焦模式、关联模式和发散模式三种微博社会网络教育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前互联网发展形势,探究了网络大数据在高校网络社区建设方面的价值和技术可行性,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社区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做好舆论导向监控机制"、"防止文化入侵和垃圾信息产生"、"探索网络社区中的文化传播路径"、"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做好网络行为监测"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参与性,网络日益成为反映社会心态的"晴雨表"。网络阵地中频频凸显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包括泄愤心态、冷漠心态、消极心态等。其原因主要有不良情绪的客观存在、网络阵地的特殊性质、部分网民的盲从性和非理性,以及部分网络媒体的不负责任和不良造势。网络阵地是优化社会心态的重要平台:注重疏导不良情绪,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自觉培育良好心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三俗"文化在网络话语中具有突出的表现.网络话语"三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丑为美的审美观、低俗詈骂司空见惯、哗众取宠的语用观以及语言暴力大肆泛滥等.网络话语"三俗"文化形成是社会转型期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