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3,(6):89-92
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信仰存在多元化、迷茫甚至缺失等现象。信仰的功利化和世俗化明显,崇我性和个人主义倾向突出。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信仰导引创新策略包括:提升信仰主体的新媒体素养,提高信仰主体的信仰认知;构建生活化信仰导引模式,增强主体对信仰客体的情感;发挥实践对信仰主体的巩固功能,培养信仰主体坚定的信仰意志。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必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明确其重要性,增强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体的针对性,发挥创造性,借助新媒体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职责和使命,强调把新媒体作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青年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体,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提升其媒介素质至关重要。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结合时代特征,深层解析习近平新媒体观内涵,以此指导青年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提升。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与甄别能力、媒介传播的应对能力、新媒体的使用能力,开创大学生媒介素质提升的新局面,不仅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受众主体需要,而且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习近平新媒体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和创新,努力创建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致力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媒介素质,坚持以理论武装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社会的栋梁。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以其主体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广泛化,传播的迅捷化,已不可避免的影响并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中。而当新媒体把大学生与理想信念结合在一起,必然会出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汇。作为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承担主体的高校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的良好机遇和提出的严重挑战,并实现趋利避害以期实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而新媒体下大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对象,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和尊重,这就催生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重构和路径的重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新媒体的情况为样本开展调查,结果显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新媒体使大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趋于开放和互动、冲刷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德育主体和教育效果下降.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更新观念、利用各种新媒体畅通教育渠道、打造品牌微博和QQ空间、建设新媒体的优势平台,积极培养青年“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现状入手,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教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展开探索,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开阔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的形成,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负面影响。我们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加强新媒体环境管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都有积极的意义。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利用先进媒体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领域,当代大学生享受着信息传递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同时,自我认同也面临着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混淆、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迷失和人际交往中的网络依赖。在新媒体时代下想要深入了解大学生自我认同,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新媒体的特点,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媒体主导思想的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媒体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作用: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学;新媒体让大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德育学习。指出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高校需要控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新媒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提出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的功能;建立新媒体作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结合起来,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为试图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主体间性的视阈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丽娜 《文教资料》2013,(25):104-105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境遇。在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娱乐购物等重要途径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德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德育应从“行动型道德主体”培养、“媒介意识”形成等方面着力应对。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新的工具和视角,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必须建立多主体协同、预防与引导内容协同以及网络与现实多平台协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体系,更好地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新趋势,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国际化和民族化、社会化和主体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等诸方面双向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技术已渗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需要,出现了滞后、低效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权的式微是其滞后、低效的关键原因。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要积极转变话语方式,提高话语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暗含着主体解放的命题,同时又引发了主体的异化。在这样的二元悖论之下,必须通过实现主体个体观念的自觉转换、促进主体个体素养的自觉提升、推动主体群体自我教育的自觉开展,来达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形成自我认知的信息,但又加剧了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复杂化;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呈现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但又消解了大学生自我呈现的真实性;新媒体为大学生自我整合提供了意义参照环境,但又影响了大学生自我整合的完整性.对此,高校应"培养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主体意识,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大学生协调虚、实空间中的自我形象,理性呈现自我""以主流价值观为统领,避免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自我整合冲突",以帮助大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顺利进行自我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舒丹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101-104
新媒体环境给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造成重要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均面临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大学生“三观”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已进入网络化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组成已经由"80后"变为"90后","90后"的群体特征赋予了大学生党员队伍新的特点。本文以新媒体的特性为出发点,结合"90后"大学生的共性,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90后"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晶 《考试周刊》2014,(24):139-141
大学生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以独特的特点,作为交流的平台,也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网络技术的出现及飞速发展这一事实,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知识技能及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出发,研究互联网和手机这一特殊的新媒体互动工具所实现虚拟的"面对面"互动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种种影响,考察大学生在对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选择接受情况,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与新媒体的各种联系,为解决新媒体带来的相应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