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将在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地方方言、标志性建筑以及民俗等乡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开展方言活动是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传承文化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在开展方言活动时应精选教学内容;基于幼儿方言水平现状,尊重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关注方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强化幼儿使用方言的意识,避免教学目标只关注认知与机械记忆,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文化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一种乡土文化,方言童谣是切适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展方言童谣教学以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以中班童谣教学《茶口粉干》为例,从精选创编童谣内容、整合融合核心价值、崇尚创新学习策略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让童谣学习富有趣味,真正成为幼儿童年的温馨记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容县方言为例,提出将地方方言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包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言学习内容、为幼儿创造方言学习的条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运用方言、家园合作促进方言的迁移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5.
闽剧走进幼儿园,有利于增强幼儿对闽剧文化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推动闽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闽剧要走进幼儿园面临着缺乏方言基础、缺乏兴趣与认同、缺乏教材、缺乏师资这四重困境,要化解这些困境,需要幼儿园从培养幼儿学说方言、创设闽剧文化环境、建设闽剧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剧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方言主要是指某地区或区域具有的区别于非本地区或区域的语言交流方式,是地方文化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元素,而童谣又是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以童谣为载体,通过日常生活随机教育、民间游戏、主题教育、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途径,对幼儿开展方言教育,使幼儿会听会说家乡话,引导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特色,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载体,是地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通话无法比拟的特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广普通话政策的施行,方言这一带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语言文化正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本课题着眼于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城郊地区小学生方言保留状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方言的重视,从而认识到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青少年抓起,开展方言教育,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与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因此,普通话的学习应该从幼儿抓起,但是在幼儿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方言的干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自己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的摸索与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幼儿教师要理解方言对幼儿学习普通话影响巨大的原因;幼儿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克服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游万玲 《福建教育》2020,(20):26-28
<正>福州童谣是流传于福州语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蕴涵深厚的地方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韵味,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以福州方言吟唱的福州童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许多福州童谣短小韵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深受幼儿喜欢,能对幼儿起到艺术启蒙的作用,还有利于传承福州方言,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对福州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民谣作为地方乡土文化的载体,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颇具地方特色和诸多习俗风情。形式多样的民谣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因运用方言朗读让幼儿有亲近感,幼儿园开发利用民谣能让幼儿全方位地接触本土文化,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深化幼儿热爱家乡等社会性情感教育,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也能使民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学习普通话、辩正方言语音的角度总结了山东潍坊方音的主要特点,并与大连方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开展有益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因地制宜,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自己的慧心巧手来变通幼儿游戏活动的方式。利用本地资源,更好地构建幼儿游戏活动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本地特色游戏活动。传承创新,编排地方特色游戏活动。心灵手巧,丰富游戏活动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芳 《江西教育》2022,(15):94-95
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本文从在幼儿园大班中建构本土美食课程的教育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入手,以期引导幼儿树立传承本土美食文化的意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杨辉 《成才之路》2023,(10):97-100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在此阶段引导幼儿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不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文章从幼儿园开展古诗诵读活动的意义入手,明确幼儿园开展古诗诵读活动的理念和特点,并提出基于环境、游戏、表演、情境、生活等开展幼儿园古诗诵读活动的策略,以期提升古诗诵读在幼儿园的开展效果,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芳 《江西教育》2022,(12):94-95
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资源,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本文从在幼儿园大班中建构本土美食课程的教育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四个方面入手,以期引导幼儿树立传承本土美食文化的意识,探究自然与文化的关联,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22,(1):69-74
幼儿阶段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幼儿发展普通话语音的关键时期,却也是普通话发音受方言影响较大的时期。以120名大班幼儿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针对闽西客家方言对农村幼儿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存在的负迁移现象,采取行动研究并到逐步改善。深入分析发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因素。为了避免负迁移影响,既需要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普通话语音教学能力,开展普通话、方言语音教学,也需要家长要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和语言环境,最关键的,是构建一个既能让幼儿传承地道客家方言,又能满足幼儿学会标准普通话发音的多元语。  相似文献   

19.
郑伟芬 《文教资料》2014,(27):61-62
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国策,其必要性和成效已经得到认同。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理应受到保护。本文阐述了方言存在的价值,从政府倡导,保护方言;加强宣传,转变人们对方言的排斥态度;方言与普通话并重,创造方言和普通话共生共荣的局面;弘扬地方文艺作品,彰显方言的艺术魅力等方面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将国学启蒙教育融入学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国学启蒙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幼儿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文将从开展集体活动、渗透生活活动、开展家园共育这三方面讨论如何运用国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礼仪,以期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