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教于乐是实现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以"酸和碱"复习课为例,从"回顾常见酸和碱""归纳酸和碱的通性"和"掌握酸和碱的性质"这三个教学环节着手,通过巧用"化学扑克"及设置不同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酸和碱的相关化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化学的趣味性,增强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一课时。"酸和碱的反应"(即"中和反应")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与"盐"之间,是对酸碱性质的完善和补充,是学习盐的引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常见酸和碱的一些性质,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比较自然;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能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教材设计了稀盐酸与氢氧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既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更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从新的视角和层面研究其教学策略,有利于使之得到更普遍的开展.一,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发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科学探究就难以开展.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景的创设.化学演示实验"化学史实"化学故事"化学实物"图片"新闻报道"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问题情景.如在初中化学,常见的酸,…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酸、碱、盐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物质,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专题通过对前面几个专题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的分析和归纳,使我们对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地掌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会用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会用指示剂和pH试纸进行检验溶液的酸碱  相似文献   

5.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硫酸》的探究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靖  吴小平 《化学教学》2006,(10):27-29,40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回忆倾听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兴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硫酸第一大生产国,趣,激发爱国热情。硫酸总产量将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板书】第三节硫酸【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请回忆稀硫酸具有哪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板书】1硫酸:回忆、思考、讨论、回答:与碱1.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中和、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相似文献   

6.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在系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关键.这类题目在高考理科综合中频频出现.现就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进行概括,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归纳法对酸碱内容的学习,可以应用归纳法来进行。如先探究盐酸与镁条、生锈铁钉、石灰石、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再探究硫酸与它们的反应,之后通过归纳得出酸所具有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一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酸、碱和酸碱指示剂的部分知识,但对于酸的性质和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尽可能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浓HNO3 和浓H2 SO4 的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强氧化性是两酸共同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能氧化很多金属和非金属 ,如铁、铝等金属常温下遇两酸后会发生“钝化” ;非金属碳、磷等在加热时均能被两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磷酸。那么如何区别两酸的氧化性强弱呢 ?本文将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成酸元素R的性质以及酸分子本身的结构对该问题加以探讨。一、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分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其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ΔrGm°- )的大小有关含氧酸的ΔrGm°- 数值越负 ,表示生成该含氧酸的趋势越大 ,该酸也就越稳定 ,越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成则丰 《教学考试》2022,(14):20-22
<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关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描述,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层次及目标指向(见图1)。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是“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基础与重点,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基本思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八章酸、碱、盐是在同学们学习了氧、氢、碳、铁、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 ,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 ,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概念 ,将初中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物相互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及规律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等加以总结。因而本章虽然是在学习酸、碱、盐等的新知识 ,实际上也对初中化学知识 ,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要在验证理性知识是否正确、完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变化条件的学习。电解质溶液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与农林各学科联系十分紧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所具有的性质和特性,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改革重视学习主体的发展,着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化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成员,它探讨物质的组成特点与结构性质,发现物质间转化的现象与规律。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学生习得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典型的化学现象;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分类、融合;有意识地自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人。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也能与  相似文献   

14.
王琳琳 《初中生辅导》2023,(Z3):142-144
<正>《酸、碱、盐》的学习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多、变化复杂、考查力度强。《酸、碱、盐》是认识物质性质、物质多样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从而培养同学们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养成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是系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而初中化学绪言课是启蒙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在了解化学学科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后,重点放在认真观察实验l-4的现象,仔细分析这些现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和辨析三对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并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三对概念作简要分析、比较:l.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若没有变成别种物质,只是物质形态改变,并…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涉及的物质类别和化学方程式较多,学生又初次以分类观系统地学习物质性质,在方法观念上一时还难以适应。往往在这一单元的教学完成后,学生仍感觉头绪繁杂,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课题相关的要求有: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碳酸盐等。"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探究"属于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将碳酸盐的性质穿插安排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和"几种重要的盐"等内容的学习中,知识点分散,简化了盐的化学性质学习的难度。但分散的知识点,难以让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盐的化学性质。这一专题能帮  相似文献   

18.
“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在第十单元中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其次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课题教学中有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知识点学习,教材中提供的是稀盐酸和生锈的铁钉即氧化铁反应的探究实验,然后由此推广到其它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硫酸的反应学习。除此以外,化学教师要不要补充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酸进行反应呢?它们的实验效果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的效果相比较,谁更好呢?结合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情况,以及初三学生的学习与年龄特点,笔者认为应本着以下两个原则进行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及课标分析。"酸和碱的性质"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这部分知识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之间的相互关系甚为紧密,倘若能从渗透STSE教育,即酸和碱在生产、生活实际及实验室应用的视角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在面临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