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业水平普遍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提问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然而课堂上偶尔也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情况。这种情况除了与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有关外,还与教师所提出问题难度、提问的策略有关。所以,中学英语课堂怎样进行有效的提问值得我们深思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针对目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如何进入课堂有效提问提出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但由于中职学生文化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没有目标,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严重缺乏,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问无人答,只有老师一人表演"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使课堂教学效果每况愈下,因此,如何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是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  相似文献   

4.
蒋俊 《考试周刊》2014,(64):54-55
<正>【案例背景】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学生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嘴巴不停地喊:"老师,我还想说……"而我们或为了赶时间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忽视了某些同学的发言请求,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而那个想发言的孩子却很不开心,显得十分沮丧,甚至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有表达的需求时,我们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潘雪姣 《安徽教育》2010,(11):49-49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变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而,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解着,学生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小手如林,"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6.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或者回答超出了教学预设,老师该怎么办?如何巧妙地引导?如何避免在课堂上造成尴尬?如何借机提升课堂效率获得课堂生成?这些问题常令老师担心发愁,生怕学生在课堂上的"意外"让老师尊严扫地,无地自容。十分"庆幸",也许因为我备课准备充分、课堂井然有序、学生配合默契的缘故,在我教书以来,居然一直没有遇到真正难倒过我而让我无法下台或者能让我借机提高课堂效率的"意外"。然而,在执教《唐雎不辱使  相似文献   

7.
一、低段语文课堂"举手"现状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不仅可以检测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低段学生举手的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有时老师还没叫到他,他会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我我……"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它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我们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学生笨,反应迟钝,在课堂上总是"问而不答,启而不发"。出现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与教师提问的方式与质量有关。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试图从提问的内容、时机和方法等方面,探讨分析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优化。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同事的公开课《游园不值》.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者问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一枝出墙的红杏,在园子内,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房屋,有的说看到了围墙,还有的说看到了一棵棵红杏树.此时,这位老师非常着急,而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往"满园春色"上靠.教者的提问遭遇了尴尬.其实,这种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遇到.表面上看,是学生没有紧扣老师的问题思考,究其实质来说,是教者对学情没有把握透,问题没有问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落实到位.在课堂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教者的提问不再遭遇尴尬呢?  相似文献   

10.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11.
1化解教学难点、疑点时巧用多媒体课件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  相似文献   

12.
<正>稍加留心,我们便能发现"快文化"的脚步已无孔不入.这种"快"无疑也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在赶进度,课后老师在赶着批作业,甚至占用学生的自修课赶着去评讲.那么,这种"快"真的有效吗?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效率并不高.老师一节课讲了很多,学生真正掌握的却很少,老师开始埋怨学生怎么讲了好多遍都不会,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成了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甲 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被说成这堂课启而不发,你对这种提法有何看法?乙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对启发式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客观上成为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沌清.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郑玄解释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朱熹又解释说:“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换成现在的话,愤是学生积极思索而不能通,悱是学生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启、发是指教师所作相应的指导.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作启而不发,是把启误以为提问,发误以为学生有了答案,因此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然而,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教师发问后,学生"启而不发,导而不答"或答者寥寥。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恐惧心理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老师,二是来自家长,三是来自比自己更强大的同学。如何让学生的这些恐惧在我的教室里得到消解?我试过许多办法,一直不太管用。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书,讲述一位美国教授在大学课堂里为了避免自己因不经意的或自认合理的伤害手段而落下欺压学生的"名声",特意给自己制定了约束的方法:在第一节课时,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红色的卡片。在课堂上,只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追问是一种最原始、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却被很多教师轻视与忽略了。在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肤浅的"低效追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课堂追问缺乏指向性,追问的目的性不明确;二是课堂追问的思维含量低,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实际提升;三是问题提出了,学生却保持沉默",启而不发,问而无答"。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对启发式教学长久而密切的关注中,忘却了"发生"这个重要的维度,以至于现今的启发式教学表现出种种乱象:"启发"不得,为问而问;"启"而不"发",不明所以;盲目"启发",背离内涵;"发"不缘"启",无心插柳。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得以发生的构成要件,与我们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对应。而对认识如何发生问题的现象学理解将开启我们对启发式教学内在机制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思维能力相对偏低,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简单的"提问式"教学难以激发中职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往往是学生"启而不发",老师唱独角戏。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代替"提问",老师明确要求、做好示范、创造"抓手",不运用"提问"这种形式,仍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泉流奔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每当碰到“启而不发”时,有的教师不是埋怨学生笨,就是埋怨学生懒(只会当‘听’长),其实,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学生而在老师。谁都知道,“启”是“发”的前提,“发”是“启”的结果,因此,教师应从“启”的方面多找原因,讲究点提问艺术。 (一)明确目的。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即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把钥匙,是教师赠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无价之宝。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