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归纳和说明杨宪益、戴乃迭两位译者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2.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95-97,12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主体之一的译者必须思考应该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将许多对于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缺省因素合理地传递或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的《儒林外史》英译本将为探讨文化缺省对原文文化理解和译者翻译策略制定的具体影响提供颇有价值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3.
李静 《华章》2007,(11):200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品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翻译者应该意识到文化缺省,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翻译中对之重构,帮助读者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本文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够有效避免文化缺省给译文读者带来的困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化缺省的形成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着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和最佳关联原则,并从这一角度分析比较了老舍著名作品《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认为文化移植是文化缺省翻译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化缺省是翻译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经适当处理,会给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应恰当处理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问题,选用适当的补偿方法对其进行补偿,以帮助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文章从认知图式理论出发,对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及生成机制进行解读,并结合翻译中的实际例子对五种常用的补偿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翻译的接受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文本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对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可以将接受美学引入翻译过程,从而为译者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文化缺省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化缺省是指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双方共有的、不言自明的文化信息的省略,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需要原文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以更好地表达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名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红楼梦》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为此,应分析《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的表现形式,探索《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的方法措施,以更好地翻译《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10.
用典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由于中英文化差异,用典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多困难。用典的翻译方法有四种,即直译、直译加注、替代和再创造。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所以,用典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缺省补偿。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是文学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提出文化缺省文本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想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作者艺术动机的视角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很有价值。翻译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洞察作者运用文化缺省成分所隐含的艺术动机和美学创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文化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缺省是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造成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意义真空",难以建立理解所必需的连贯结构。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再次进行重构,以协助译文读者重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了解异域文化。因此,译者处理文化个性时,采用各种补偿手段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缺省是翻译活动中的一大障碍.为使跨文化交流顺畅进行,译者需在文化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即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本文从关联.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归化与异化两大补偿策略进行解析进而归纳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使其更好地为译者所用.合理利用归化与异化可以有效地补偿翻译中的文化缺省.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是跨越文化缺省的过程。文化缺省的存在表明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解码和编码,而且还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旨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译者应认真审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偿,以期最接近于原著,消除读者的意义真空,最大程度的传达原著所蕴涵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文化缺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简便,作者省略了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缺省体现了交际的经济性原则。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缺省,势必会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译者从认知理解角度出发,在原语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搭建桥梁,建立最佳关联,进行合适的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化差异必然导致翻译损失,翻译活动的特质性使译者有意无意进行相应补偿。为实现交际目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异常重要。该文以《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对于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手段,并探讨其背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国内银行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继把银行的中文简介翻译成英文。银行英译版简介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国外客户,因此译者有必要考虑目标受众。接受美学理论的重点就是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基于此理论,针对国内银行简介英译的文化缺省进行简析,探究出银行简介翻译中主要存在的五类文化缺省现象,并且对其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旨在为国内银行简介翻译的文化缺省提供有效的启示或裨益。  相似文献   

19.
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对所缺省的习语文化进行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习语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的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交流达到最佳程度,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诸如增补信息、删减法、音译加注释、文化释义、改写等必要的方法进行文化补偿。译者需要谨慎地对待原文本中的文化缺省,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其进行文化补偿,架起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