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它具有鲜明的激励功能,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以鼓励表扬为主,已成为教育的共识。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2.
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简要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3.
徐榛 《成才之路》2010,(34):37-37
我国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燕 《教学随笔》2009,(11):14-15
没有赏识就不成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世间的。赏识教育已日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日趋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望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挑战生命,通过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波德莱尔、爱略特的象征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具魅力的艺术花朵。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其在人类精神层面上对生命情态及生命过程的暗示意义,以此把握象征主义诗歌所迷恋和追求的艺术对人类生存本质、心灵的激情"形而上"的悟性与真诚。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立德树人,是育人。而美,可以唤醒生命崇高的情感,指向至善;可以激发生命超越庸俗,拥抱信仰;可以绽放生命的本真,激发创造。培养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人,是学校教育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一、走在学生前面,榜样引领感受中华之美热爱祖国是人类千百年来最美好的情感。如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言立行,将爱国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学生的心灵中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9.
"童心说"是丰子恺文艺观、审美观的核心,也是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目的。"童心"的世界是他在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执著追问和探寻后找到的理想人生境界的象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童心"审美观最本质的内涵,也是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极大展现。这三个层面体现在具体的人生和艺术上就是"自由"、"真诚"、"器识"、"同情"、"自然"、"趣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成全人,而不是让学生不断去超越别人,成为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把人看成目的,是康德的名言,也是对教育最好的解读。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使每一个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科学、幸福、美满呢?这,既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深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育是指人如何认识并实现其生命美感的形态和生命审美的价值.其实现的过程就是应该如何生活,怎样做人;其最终意义就是如何优化生命,美化生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当前我国青少年迫切需要生命美育教育,使他们懂得该怎样接纳生命及尊重生命,进而能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经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自古以来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美的光芒。图案属于"设计·工艺"系列,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是人们广泛接触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强大的  相似文献   

14.
孙敬堂 《学周刊C版》2011,(7):197-197
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就是说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不难看出,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之中,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本质上是关怀人的教育,是体现生命性的教育,呈现的是生命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生命化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生命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始终是围绕"人"的存在而开展的,其实施策略具有生命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杜娟 《新疆教育》2013,(14):105-105
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灿的花朵。  相似文献   

17.
<正>"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对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教育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艺术人。艺术人是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人,即具有审美素养和美好情操的人,这是实施艺术教育的真正目标和根本归宿。课堂教学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艺术教师深思的。正确处理好课堂艺术教育中技与理、点与面、异与同等几对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艺术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艺术兴趣",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孩子大脑潜能的开发,丰富情感,使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艺术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