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应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让中华古诗文的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觉自愿的"呼吸"。教师应该通过整体把握、自主自悟和拓展延伸,使孩子们在中华经典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孩子们发现汉字之美、品出"方块字"之美呢?通过从观察汉字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寻找汉字之美、叙说字形之美,让孩子做一个发现美的使者,欣赏美的智者,这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饮食之礼是中华礼仪之邦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宝贵遗产,是中国社会心理在饮食生活的显现。在互联网时代,发扬光大中华饮食之礼,应从文化传承与商业文化双重背景出发,在把握现代人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中,创造性地将"礼"送达顾客心中,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鸥》应该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应该抓住关键语段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走进"海鸥送别图";应该通过音乐渲染等手段,引领孩子们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不断地在看似寻常的地方营造浓浓的情境化氛围,并在其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民族文化之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不少模块中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意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引导新时期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形成对中华文  相似文献   

6.
王有鹏 《海南教育》2011,(10):31-31
我国古代文学家颜之推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他告诉我们,既要喜爱聪明俊秀的孩子,也应该怜悯顽皮愚笨的孩子。作为教师,自然更应该赏爱贤俊、矜怜顽鲁,有一颗公正之心,对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一、公正之心与平等意识、责任意识裴斯泰洛齐说:"在孩子们的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可见,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单元学习之起源 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是在G H Q的指导下,受美国经验主义教育的影响重新起步的.孩子们的生活活动以"生活单元学习"、"经验单元学习"等名称被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孩子们掌握生活中所需的知识,积极采用了各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较多,比如传统节日中以身作则,传统艺术中浸润身心,传统游戏中醇厚品性。家长应该依据孩子天性和兴趣,恰到好处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促使孩子们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鉴赏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气贯注于学生,让中华传统文明的特质熔铸学生,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6日,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樊锦诗先生是文化、文物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奋斗了56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华侨华  相似文献   

12.
作文本应该是让孩子们崭露头角的事,教师不应该包办得过多,这样既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又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教师应该把展示自我的平台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这块"蓝天"中自由翱翔,锻炼搏击长空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应该多鼓励孩子!""应该经常表扬学生!"……在我们日常教育话语中,像这样含有"应该"的语句很多。然而,直接和孩子们接触的家长、教师都深知,在和他们的实际交往中,在积极的鼓励行为意识之外,批评甚至惩罚,都是常有的事。那么,批评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是  相似文献   

14.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告诉孩子─—布斯卡利亚演讲之四晨星译在我们向孩子们传授生活方法前,我们首先应该重新学习一下怎样简练地同他们交谈。我想写本书,书名就叫做《怎样同孩子们交谈》,因为我所看到的在大人和孩子们之间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老子训儿子式的,我们谈话时总是把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12岁到东北读书,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事,体现了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文本内容来看,课文是用比较多的篇幅写少年周恩来由对租界好奇到闯入租界的情况,而修身课上发生的事情一般看来应该是表达的重点,在课文中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构安排用意何在呢?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者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来写租界地的情况,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笔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运用教育原则的教学中,教育行为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更有效,它还要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来变通,在具体实施中做出不同的诠释.教育者,要用充满炽热之爱的"上善之水"把孩子们身上缺点之"坚冰"融化,把落后的孩子拉上来,永远也不是用近乎逼迫的"爱"把孩子们推下去.有"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用心、用爱、用智慧来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即如何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宽容等逊让之礼。故事"拔萝卜"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快乐。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回顾十年前与现在幼儿的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提倡读写一体化,通过"主题统领、自主多元和整合延伸",打造摇曳生姿的语文实践新时空。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新时空中尽情"采蜜",自由抒怀,纵情延伸,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让更多的孩子"郁郁乎文哉",让更多孩子在读写的百花园中"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20.
张玉凤 《甘肃教育》2023,(16):117-120
文章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从幼儿园为什么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如何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兰州大学幼儿园的实践作为具体案例,从教材、教师、幼儿、家庭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