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出中心论点后如何分析说理、展开论证是议论 文写作的难点,本文提出了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然 后通过论证分论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 经典篇目和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的实践,具体论述了分论点拟写 的原则、角度、技巧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写作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中学议论文"审题——立意——拟题——结构"整体构思的训练原则与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作文题型分别进行审题训练,获得"命题核心"。根据"命题核心"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再以中心论点为依据对议论文题目进行升级处理。最后引入"仿写"机制训练学生议论文结构构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     
《阅读和写作》议论文部分一、议论文写作常识议论文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两种。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总主张、总观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统率下的论点,它本身需要用论据来证明。有的分论  相似文献   

4.
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是出于备考目的,还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都应该学学写作议论文. 议论文都有论点.论点就是文章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又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其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核心,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为收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绝大多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用明确的文句来表达,其中判断句最常见.初中生写议论文,在论点方面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有:论点过多,导致文章没有中心;论点不严密或太绝对,经不起推敲;论点含糊、模棱两可,难以服众:生硬地摆出来,写法不灵活. 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主题.确立好、表达好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从下列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王冬云 《快乐阅读》2011,(11):70-71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首先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要做到旗帜鲜明,健康向上。"旗帜鲜明"是指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倘若中心论点含混不清,就犹如无的之矢,无法使人明事理,辨是非。"健康向上"是指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能给人以积极地引导和启迪。其次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确立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  相似文献   

6.
论点的提炼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确立中心论点的能力,特作如下例说。一、认真研究材料,正确领会材料的含义,准确提炼论点。 1.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上  相似文献   

7.
写作议论文,在审清题意、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便进入了论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犯的毛病,是思路混乱,言而无“序”,其结果必然使论证过程松散拖沓,缺乏逻辑力量,中心论点也会显得模糊不清,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有这样一篇学生习作,题为《攀  相似文献   

8.
《师说》一文,结构之严密堪称典范,写作缘由也交代得清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论点在中语界竟然引发争议,实在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一切与《教师教学用书》的错误主张应该有极大的关系。以前人教版将文章首句去掉"古之"二字,视"学者必有师"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而如今苏教版干脆认定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中心论点。其实,只要清楚文本首句的意思,明确韩愈的写作动机,结合中心论点的定义通读全篇,就能明白上述两种看法都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导引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没有分论点,仅有几则材料的罗列;或者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论证的集中,最终影响论证的效果。因此,如何确立分论点,直接关系到议论文写作的效果。如果能够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就能处理好说理的角度和说理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常常需要用分论点来加以补充或证明。这样 ,提炼分论点就成了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否恰当 ,能否支撑中心论点 ,也是议论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 ,要学会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提炼分论点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分析中心论点的意义及原因 ,提炼分论点好的中心论点应该有独到见解 ,给人以启发 ,有现实的意义。中心论点能成立 ,自然有其原因。围绕中心论点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为什么要这样 ?从其中包含的原因或意义就可以提炼出分论点。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分论点就是用的这…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写作议论文时要设置好分论点,帮助学生探寻并掌握分解中心论点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诱思·迫思·助思"的手段激发、优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2.
刘奎 《快乐阅读》2011,(27):92-93
在就材料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写作前的周密思考,拿现成的观点套材料,让材料和观点强行挂钩,这样就出现了论点和材料脱节的现象,就不可能确立正确、鲜明、深刻的论点。所以,如何确立中心论点,是材料议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议论文写作今昔观照高中生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心境抑郁重重,情况不容乐观。2012年全国17道高考材料作文的呈现,给了语文教师一剂强心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材料中找出写作视点,"学生在确立论点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确立不准,提炼不出或是在论证中随意转移论点。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除了在阅读课上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的讲解外,可以安排给学生一组材料,让他们阅读后提炼出论点。"①因而,理性视阈下的论点提炼技巧便成了议论文写作的一大突破口,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4.
确立了标题,确立了中心论点,怎样才能熟练地驾驭材料,充分严谨地证明中心论点呢?根据自己教学经验,我认为通过“分析”“综合”之法弄清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逻辑关系,列出相应的写作提纲,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写“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题目,同学们不难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失败并不可  相似文献   

15.
所谓供材料短文,是指不出具体题目,只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立论或驳论的文章。此类作文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熔阅读与写作为一炉,能全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供材料短文的写作,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则是首要的一步。供材料作文的论点是不是材料的中心?这是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我们知道,中心是材料内容的概括,一个材料只能有一个中心;而材料作文的论点,则是作者对材料的全部或某一方面内容发表的看法,一个材料往往可以提炼出若干个论点。基于此,我们可以建立两点认识:①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只能算是读懂  相似文献   

16.
王一冰老师认为《师说》有两个中心论点,并且把《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它的旁证。而我认为它们都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所谓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基本的、表明文章中心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纲”,它贯穿全文始终。“短小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在复杂的议论文中,除中心论点之外,还往往有若干分论点”,“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派生出来的‘目’”。(《写作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精巧地创作并列式结构,是赢得高分的一个中心环节。因为并列式分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所以并列式结构的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而且能在"基础等级"中起到"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的作用,还能在"发展等级"中达到"构思精巧"的效果。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何是)和解决问题(怎么是)三部分,但是写作时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的一个角度,从不同侧面来展开。那么怎样并列式分解中心论点,写作优秀作文呢?一.巧设角度精心分解以"境界"为例进行构思示范。(一)并列分解"是什么",主  相似文献   

18.
正林志强老师在《福建教育》2012年第46期发表《中心论点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兼谈师说的中心论点之所在》,里面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审视潘新和教授在《"议论文三要素"批判》中提出的"论点‘要有较高逼真度’"的观点;探讨《师说》的中心论点;探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林志强老师认为"若教  相似文献   

19.
一.训练重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二.训练要求:1.懂得什么是“论”,什么是“述”,怎样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2.能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三.知识要领: 1.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的意义。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作者要在文章中提出什么观点,要让读者接受什么观点,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必须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能含糊。中心论点还决定着一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论证的进行等. 2.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必须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必须和论点保持高度统一。而论点  相似文献   

20.
论点.指的是议论文中作者通过议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除了中心论点外,通常还设若干分论点,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一篇议论文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主要取决于中心论点是否正确,观点是否新颖,议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