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分析,提出森林旅游文化是指能够为森林旅游开发利用或因森林旅游开发而形成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财富的总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分级标准。通过运用该体系对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森林旅游文化"价值高"的结论,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作为陆地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创造文化和文明的摇篮。人类的祖先便是从森林中走出,一步步迈向草原和平原,走出莽荒,走向文明。人类始终与森林朝夕相伴,相互依存,并不断地将自己对森林的认识、体会和感悟融入到森林之中,使森林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随着学术界对森林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学术界在森林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许多见仁见智的精彩论述。本文拟对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对森林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内容结构、价值及其意义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力求对近些年来关于森林文化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森林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文化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持续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其研究成果已呈井喷式增长。作为森林文化的两大分支———森林民族文化与森林文化史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民族作为与森林有关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创造的森林民族文化绚烂夺目。森林文化也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史的进程,与其他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文章力图对近三十年国内森林民族文化及森林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展现灿烂的森林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森林文化史,并为学术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森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章从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的高度出发,通过阐述森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分析广州森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重点建设森林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进行森林文化包装、创造森林文化产品等思路。同时提出了发展广州森林文化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水平;积极开展森林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森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广州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森林碳汇经营水平,必须通过"森林经营"来增长森林碳汇,提高经营效率,对森林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增加森林碳汇量。为此,设计碳汇评估的智能计算平台对森林碳汇量进行检测与评估,从人工林与天然林特征为切入点,建立针对天然林与人工林交替分布的森林碳汇储量的计算模型。以智能计算模型为核心的评估平台为快速、准确的进行森林碳汇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提供自动化的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挖掘、整理这一传统文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常规的防火措施主要靠人为控制火源,而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采取了相应的营林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本身的自救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直以为,无论我们是否关注它,大森林都会无声无息地呆在那里,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没有悲也没有喜,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不会注意到自己肺的存在一样。没错。大森林就是我们整个地球的肺,虽然我们察觉不到它的"呼吸",但是它一直是维系我们生命的重要"机器"。森林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一直在为人类  相似文献   

10.
加快森林培育 提高森林质量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区域内森林资源现状,深入剖析了森林质量及生态功能下降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的途径;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构建正确的林业行业文化,认识培育森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正确掌握森林培育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森林培育工程,有效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森林文化已成为文化领域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分支,在人文、应用、学理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的森林文化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方法而展开,将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并回到田野进行研究,以期能使森林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区阳 《少年科学》2008,(3):74-76
到过德国的人都羡慕那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森林,但那种人工林容易在遇到火灾、虫灾、酸雨时被毁掉。相反,德国环境学者非常羡慕我国的原生林,因为它保留了生物的多样性,像珙桐、银杉、金花茶这些异彩纷呈的孑遗植物,熊猫、金丝猴这些千姿百态的可爱物种。  相似文献   

13.
格林兄弟用象征性的语言把日耳曼人的生活经历浓缩于《格林童话》中的森林里,本文追根溯源,解析森林作为场景设置频繁使用的原因,探讨森林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密切关联,进而从四个方面梳理森林在童话故事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说明"基站"式森林生态旅游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并提出开发"基站"式森林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对开发"基站"式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前景进行了展望。这一旅游模式将有利于加速林业森林旅游资源优势能力的转化,拓展新的投资渠道,增强林业森林旅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林业旅游事业的发展将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岛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所以你毋宁去行走,去跋涉,不为抵达,只为远方。危地马拉是古代玛雅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森林之国"之称,据说在印第安语里,其意思是"森林茂密的土地"。让我们跟随着本文的作者一起探寻这座不朽的末日之城,领略通往天堂的路上遇见的最美风景!  相似文献   

16.
化育是德国教育学最核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化育"概念的存在才使德国教育学走上了不同于英美等英语国家教育学发展的路径。"化育"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其内涵则深深根植于德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最终于1770年~1830年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含义,并进入德国教育领域,成为德国教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化育"的基础是人的内在固有力量,它主张将人的内在力量最全面、和谐地发展为一个统一整体,而这个实现过程则需要人与文化的密切接触,通过异化与复归的复杂历程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 ,旅游业之所以成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云南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提供了云南各民族衣食来源外 ,造就了他们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中 ,森林孕育着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形成 ,森林推动着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发展。故本文在探讨森林与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关系 ,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也是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两个孩子,是兄妹俩,他们上学时,必须打幽静的、绿树成荫的森林边经过。天气很热,路上灰尘弥漫,而在森林里,却使人感到凉爽、愉快。"你知道吗?"哥哥对妹妹说,"我们上学还早哪。这会儿学校里既闷热,又寂寞,森林里也许会有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是森林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森林旅游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是:尊重、信任员工,与员工建立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疏通信息交流渠道,使员工在信息交流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大力开展森林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0.
森林康养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森林生态、景观休闲、食药融合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健康文旅体验模式。甘肃崆峒山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山,也是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在平凉“十四五”文旅规划布局下,积极推进崆峒文化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是甘肃平凉地区旅游经济提升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崆峒山文化资源的四个优势方面分析与森林康养的融合发展,提出利用生态文化提升森林康养品质;融入养生文化普及森林康养理念;引入武术文化丰富森林康养形式;吸纳膳食文化助力森林康养服务。这些针对性的建议,可以促进崆峒文化与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提升森林康养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资源产业化,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