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价值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价值向来制约着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课程价值问题的探讨多具有哲学意味,与此相关的各种理论也多基于不同的维度展开,因此教育理论界有必要厘清国内外各种课程价值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实质内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分析和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如果要为它寻求一种独立的课程定位,就需要彰显其独特的价值。虽然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诉求,但是它还无法成为支撑综合实践活动独立课程地位和潜质发挥的根本价值取向,因此,只有从杜威的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下才能寻找到其真正合法存在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和潜能,还要从现实化的意义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现状进行描述和反思,从这种描述和反思中达到对教育现实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更为深刻和实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形成一定课程价值.实现课程价值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实践中,由于校本课程和多方面的利益关联,使得大多数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会有意无意地突出其工具效用.为了使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意义,回到课程建设的初心,相关课程建设必须要向课程价值实现回归.明确服务学生的课程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价值指向;坚定校本课程的建设初心,确保学生发展的价值主导;减少校本课程的利益关联,避免建设价值的实践偏离;制定课程建设的规则制度,消除其他因素的价值干扰;建立突出实效的评价标准,生成课程建设的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进展轰轰烈烈,但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课程问题相当突出。这迫切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探寻其  相似文献   

5.
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教师的课程权利基本定位为所谓的课程实施权,对于课程决策权、评价权等却无处可寻。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政策、理念赋予教师充分的课程权利,教师课程权的落实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课程政策展开研究需要明确三大类问题,把握三条基本思路。这三大类问题是:为什么中外程政策的发展变化会出现两极融合的趋势,如何建立有效的课程政策分析的框架以及什么是好的课程政制定思路;三条基本思路是:解决好课程权力的着眼点———集中与分散的基本问题,把握住课程权力分配着力点———合情与合理的根本要求,实现课程权力的着陆点———分享与共有的原则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启动、实验、推广到全面实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课程实施研究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展望未来,进一步围绕课程实施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为课程改革实践服务,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9.
光心是几何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从普遍的情况出发给出透镜光心的概念,导出确定光心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透镜的光心与其中心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节点的性质并采用二次成像的方法计算了透镜节点的位置,同时得到近似条件下透镜的光心。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学课程目标出发审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探究数学史走进课堂的基本形式,思考数学史走进中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注意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症结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德永 《教育研究》2006,27(5):25-29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速战速决的。新课程改革所赋予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新使命、新方法的实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与新范式的形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在于明确课程与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论和建立“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东芳 《教育科学》2002,18(1):23-25
课程政策是一个价值关涉的领域,课程政策研究需要价值涉入,虽然不同国家的课程政策价值观不同,但可划分为三类,即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而判断一项课程政策是否理想的基本价值标准有两条,即学科,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的统一,国家,地方和个人利益要求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化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课程项目化是把课程转化成项目来学习,需要经历工作任务分析—课程门类确定—教学设计实施的结构转换,变理论学习过程为项目完成过程。项目课程化,即把项目转化为课程来学习,选择适合教学的项目,项目转化要遵循典型性、覆盖性、可迁移性、递进性、可行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建设是多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应以相关主体间的学校课程共识为基础。而什么是学校课程共识是一个尚未在理论上得到明确的问题。综合分析学校课程共识的现象本质、认知特点和课程活动归属可知:学校课程共识应为学校课程主体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规划的背景下,在集体制定和实施学校课程决策的活动中,基于理性同意和协商的统一,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公共事务达成的一致认识,针对的是不同层级的课程转化和同一层级课程协作中因课程主体不同产生的课程差异问题。学校课程共识之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课程建设主体格局,最大程度实现各方利益诉求,提升学校课程决策的理性水平,从而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而美术教育则是美育的重要载体,有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的作用。以美育为视角审视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发现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一是课程过于偏重分科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二是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美术学习的机械模仿现象依然较普遍,教师缺少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启发和引导;三是对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创意思维重视不够,学生“读”“写”“思”视觉素养以及知识迁移、创意思维能力未得到较好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美育视域下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进行深入追问,提出构建跨学科美术课程体系、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推进美术课程大概念、探索项目化美术学习并加快美术教师的成长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课程地图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实施技术。它在可视化、资源整合和课程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儿童在课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是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儿童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利用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就是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建构和实施课程,依据儿童学习规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时,可以把民间文化和生活实践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手段,通过创设自主参与的课程学习环境,支持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从化特征与课程内容、化交流与课程变迁、化变革与课程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化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课程是社会化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下广州幼儿园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以场景化课程探索问题解决的路径,包括提炼特点,解析经验,明确不同场景的价值;提供范例与资源,启发场景及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策略,形成全市课程研究共同体。文章同时对场景化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者和课程实践体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