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可称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因为其创立了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做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对认识个体的主体性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在新课改的大力实施下,体育教学中建构学习共同体,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协同学习为基础,才可以保障孩子们在体育课堂上高质量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当前课堂交互分析将教学视为行为系统或信息系统,注重师生外显行为,没有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课堂交互本质上是认知过程,本文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对课堂交互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学(七年级)数学课堂《从不同方向看》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课堂交互,利用CAUT模型对问答过程进行分析,并在ACT-R中实现了模拟。通过学习过程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设计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朱秋华 《现代语文》2005,(12):80-81
随着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币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上逐渐流行。它在吸取认知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向纵深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教育思想,比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强调教学情境性,强调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以其理论的先进性影响和变革蓿学校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四种学习理论,即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情境学习。作者回顾了这四种学习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从功能主义心理学的相互影响论,发展到行为主义的以环境为中心,和认知主义的以生物体为中心,再回到情境学习的相互影响论。本文考察了不同学习概念的社会建构特点,认为不同的学习概念有不同的社会效果和不同的社会来源,学习概念既是被社会建构的,也在社会中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6.
小学体育活力课堂利用活力表达激活儿童的认知内驱力,“生活体育”和“跨学科学习”是其重要路径。体育教师通过营造激情奋进、灵活思维、适性教学的体育课堂,利用语言表述、动作展示等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点燃儿童学练赛的激情,唤醒儿童思维的活力,指引儿童参与探索、实践、创新的全过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育人无痕。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课堂的构建中,教师组织更多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以自愿原则加入这些共同体,展开众多集体性运动和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组建、运动平台搭建、活动组织参与等环节做出引导,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共同体创造条件,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结构框架图;然后从“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实现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自生成,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精心设计编排教学内容,执行有序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多样化交流方式”六个方面说明枸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其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知。体育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掌握锻炼方法的动力。学生进行感兴趣的身体练习活动,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速教学进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本论文中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合作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联系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teacher adjusts the style and pace of a lesson to the least able student in the clas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and an extension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uration of instruction account well for various features of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Glass and Smith (1978)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In particular, a correlation of 0.62 between predicted and empirical effect sizes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远程教育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以学生的学习有效与否.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有关网络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有效学习"的视角出发,以有效的网络化社会交互环境为支撑,以网络有效学习循环为核心,从激发学习者心智系统,规划网络有效学习,网络有效学习行动,监察、评价和修订学习行为和策略,学习成果产出,以及对学习成果的有效反馈等六个环节构建了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希望该理论模型能为网络化社会交互环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网络有效学习中各个环节交互有效性的深入探讨提供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以班级气氛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所得资料以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学习组学生在班级气氛量表总得分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合作学习组之学生在经实验后,其后测班级气氛得分显著优于前测;传统教学组在班级气氛表现上,前测与后测未达显著差异;4个预测变项预测班级气氛量表整体表现时,多元相关系数为0.790,其联合预测班级气氛整体表现为62.7%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4.
刘铭  武法提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87-92,114
为解决“互联网+”时代学习路径辨识难、个性化学习信息过滤难、学习碎片化等“富信息时代”典型学习问题,文章以构建学习服务模式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采用系统论方法以学习场景作为分析单位,探究了场景化理念的内涵,发现“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基于用户场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特性和信息增值效用;构建了学习场景模型,由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活动四要素及其各自构成元素组成;以场景化信息传播模式为基本框架推演出场景化学习服务模式的结构模型,由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资源推荐、潜在交互场景生成、学习场景切换、交互场景生成、学习服务效果评价以及修改七个模块构成;确立了场景化学习服务学习延续性、学习资源推荐强度和场景边界划分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丰富学校生活,学习有关体育的科学知识,了解体育在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中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自觉运动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高职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一条规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方面”。我国现行的高职体育在贯彻学校体育目标和实践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已经把学生的学习评价放到亟待改革的位置,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制度都有待于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学习,属于"要我学"。而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我要学"。这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不一样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整个学习过程一改过去的被动,充满了自觉和自主。  相似文献   

18.
团队而非个人是现代组织中的基础性学习单元.然而,远程教育领域有关团队学习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因此,本文梳理了团队学习的内涵以及影响团队学习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并详细地阐述了团队学习过程模型,最后我们就该模型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为教育实践中寻求改善团队学习方法的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探索作为未来主要教育环境的泛在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实现可能性为目的,主要考察了对泛在学习环境的存在论的理解、体验的含义和泛在体验学习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分析的结果概括如下:泛在学习空间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信息和事物之间相互沟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形态知识和事物知识共存的未来重要的学习环境。泛在学习比起传统的学习和在线学习在学习场所、学习方法、知识传授系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一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应从恢复交感与相互沟通的角度去寻找通过泛在技术媒体的教育传授的意义,并要理解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格的重要性和存在论的属性?作为体验学习的实现条件,从知识的本质和教育本质的观点出发,认识体验学习的变化,以及对体验主体和知识主体差异,作为对体验空间的学习空间的生态学的理解和对与形式教育和非形式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再反思,最后为体验学习探究应适用现象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