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A5):180-181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上"孟母三迁",即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城镇化建设影响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的陪读是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所以这类家庭的教育问题现实存在,小城镇环境影响对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丹 《江西教育》2006,(2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现在,在国内中学优秀师资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聚集了一群“陪读”父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个人乐趣,甚至牺牲事业来陪孩子读书,愿望只有一个:让孩子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目前,陪读风气有蔓延之势,以往陪读现象主要是高中学生,现在有少数家长从孩子读初一就开始陪读了,一些名校的周边成为陪读村,陪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涨船高,名校周边房租抬价据山西晚报网今年9月18日报…  相似文献   

3.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4.
还是在“低年级孩子的学习辅导”话题中,我们就曾谈到,“陪读”不是好办法。不过,高年级之前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还是太小,他们在家里学习有家长“陪读”,如果方式得当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倘若孩子已经上了五、六年级,  相似文献   

5.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  相似文献   

6.
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36.8%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陪读现象的出现,说明一考定终身的教育考试体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远不配套。陪读确实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方便和帮助,但副作用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我们不提倡陪读。首先,父母陪读可  相似文献   

7.
最 近几年,每逢开学,在大、中学的周围, “陪读”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牵 动着一个家庭内每个人的心。本文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切身感受,探析中学生“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 陶行知说:“中国社会对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两个阶段:一是全然依赖,二是忽然自立。”中小学时代,所有的人都要求你听话、不惹事、什么事也不要管,只读“圣贤书”就行了。导致孩子进入高一级寄宿制学校就读时,又担心孩子很难适应这种完全靠自己打理的生活,干脆就来“陪读”,继续做好“…  相似文献   

8.
留学陪读现象早已不稀奇,不过以前多在于夫妻间。近年来,留学低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也都在呼吁,不能自立的孩子不要留学,但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不停地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为了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他们更是不惜金钱和时间陪同孩子一起出国读书。那么,陪读政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热门国家的一些陪读政策。  相似文献   

9.
现在,家长“陪公子读书”的现象已很普遍了。“陪读”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曾经有位家长和我谈起他的“陪读”体会。开始,这位家长也和别人一样,每天晚上陪着自己的孩子做作业。孩子遇到问题,他就帮助解答。孩子做完作业后,他就逐一检查,帮助改错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父母陪读的现象。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以后,再忙着陪孩了学画、学琴、陪着孩子做功课、陪孩子参加校外辅导;考试期间,家长请假在家陪孩子,中考高考陪孩子去考场;当随着孩子的学问加深时,家长再请一位家庭教师,父母陪着孩子一起住家学习父母如此一种“好学”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父母心甘情愿的陪读呢?这又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11.
陪读与辅导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确有了进步,升入到理想学校就读。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不仅没有多大进步,相反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人格特质,成为孩子日后前进的绊脚石。可见陪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陪读正成为一种常见社会现象,陪读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陪读虽然能给孩子带来一些方便,但它确实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必须要引起重视,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飞 《四川教育》2012,(11):20-22
家有读书郎,万事皆忙。作为家长的你,有可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以后.还要坐在书桌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有可能顶着烈日在辅导班、兴趣班门口等着孩子下课:有可能在菜市场转悠半天为晚饭该为孩子准备什么而大伤脑筋……陪读,作为当今最炫目的风潮席卷全国。来自英孚教育与腾讯教育频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30%的家长表示今后可能为陪伴孩子学习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其中深圳、广州的家长比例远高于上海、北京。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陪读,那么陪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效果如何?家长们又如何抉择呢?本期社会扫描将给予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14.
“可怜父母心”,家长陪读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学有所成。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在生活水平高的城镇,陪伴学龄前儿童乃至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陪读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浅议陪读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所谓陪读就是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或学习时,家长坐在孩子身边进行指导、检查、督促或监视,直到孩子做完作业或学完功课为止。家长陪读从近期看,孩子的学习困难暂时被解决了,学习成绩似乎也有所提高,家长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时的平衡和安慰。但是,在忽视学习主体积极性的陪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效应!即强化了孩子的依附性人格,剥夺了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锻炼的机会,最终可能使孩子成为缺乏责任心和坚持性、做事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人…  相似文献   

17.
家长陪读ABC     
家长陪读,只要条件允许,方法得当,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是有好处的,现提出以下几点陪读意见,供家长们参考。一、要耐心,不要急躁。有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些做法,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使孩子厌烦学习。孩子掌握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4,(11):8-9
一边是用心良苦的父母"陪读大军",一边是生活在蜜罐里对陪读并不领情的孩子,人们感到困惑不解.面对这种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是喜,是忧?社会各界看法不一,但持否定态度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19.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