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虽然中学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低效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德育低效的社会环境、德育内容和方式万法、学生自身等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增强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学德育承担着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研究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德育低效的状况,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中学德育必须渗透于思想政治课中,贯串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学德育关系着新一代建设者素质养成的重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变德育低效的现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对中学德育都作了一些新的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德育效果并不显著,也遭到了严厉指责:中学德育失效。认为中学德育失效的代表性理由如下:一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的倾向;二是不道德行为甚至恶性案件在校园内时有发生;三是当前社会道德水准有下降的趋势。这种以某些理由作为逻辑论据,完全地否定中学德育的成绩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认为,目前中学德育在育人过程中有过较大的成绩,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低效现象,下面就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对策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德育的低效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认识到单靠学校"无菌"环境的德育而忽视社会环境的因素利用是不行的。单靠课堂上的认知性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学生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体验和个体的参与,同样是行不通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是  相似文献   

6.
德育低效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德育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是德育低效的根源性因素。要明确德育本应为道德教育,坚持德育为教育的道德目的,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德育低效一直是困扰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普遍问题,德育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是德育低效的根源性因素.要明确德育本应为道德教育,坚持德育为教育的道德目的,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们的德育实效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对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观点众多,如:对中学德育工作期望过高;社会机制的低效;德育的简单化;没有受到实质生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德育矛盾冲突等。但是,“德育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升学德育的基本特征 1.目光的短视性 升学德育以服务升学为目的,以学段(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为周期进行规划.这种规划以学段内不出事(不出安全问题)为最低目标,以个体升入重点中学或大学,群体的高升学率、高重点率为最高目标,在横向上零散的不成体系,在纵向上割裂各发展阶段的联系性和继承性.因而,升学德育必然是短视的低效的.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要彻底解决幼教领域中德育低效的问题,必须从幼儿德育内容、幼儿德育方法两个方面去探本寻源,并以此为依托,探寻解决幼儿德育低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满利 《文教资料》2011,(35):138-139
德育实效性研究已成为当前德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对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分析中,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出发作探讨。新时期德育低效的原因除了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还有过高的德育期望、德育效果评价单一化、多元化思潮影响及社会、家庭导向变迁等因素。因此需要构建新的德育理念。改变德育低效现状。  相似文献   

12.
德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首要地位。然而在追求个性的新社会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思想塑造不屑一顾,对传统的灌输、说服道德教育有着近乎固执的抗拒心理,德育工作呈低效化。探求新的德育载体以激活德育实效,成为中学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校园心理剧——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在整合心理教育与德育的过程中愈发突显它的优越性。引入校园心理剧,是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学德育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突出地体现在:偏重认知,忽视体验,动力系统在外,单向灌输,压制了学生的反思;偏重取物养身,追求物质,而忽视对心灵的觉解、培育和操持,丧失了道德的生成性和智慧性;偏重公德教育,忽视私德的培育,本末倒置,颠覆了道德人格成长的序列;偏重结果,忽视实践环节。这些问题造成德育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学生缺乏志向,学习动力不足,进取精神减退,社会责任感减弱。  相似文献   

14.
罗小媛 《教师》2011,(16):9-9
德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首要地位。然而在追求个性的新社会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思想塑造不屑一顾,对传统的灌输、说服道德教育有着近乎固执的抗拒心理,德育工作呈低效化。探求新的德育载体以激活德育实效,成为中学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校园心理剧——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在整合心理教育与德育的过程中愈发突显它的优越性。引入校园心理剧,是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范本教育的缺失:让学校德育陷入困境现今学校德育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德育的低效性。这种低效性主要表现为德育效果差、效应低、效益不高。面对目前学校德育日益暴露出的问题,有人批评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抓得不紧,做功太少。其实,这种批评未必中的,现行的学校德育每天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析了现今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低效性问题;论述了高校德育教学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低效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严重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低效中常表现出一种外求倾向,而缺乏对自身观念和德育实践的反省,这是德育低效的深层原因之一。德育低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者自身在道德修养、德育观、学生观及德育的方式方法上的偏差所造成的,教育者应以批判性反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低效性,是研究者、学校教师及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强调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主体和道德体验,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论或观点逐渐凸显在德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推促着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德育问题展开反思.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低效性是个被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解决道德教育低效,必须明确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道德信念而非形成道德知识.而培养道德信念,必须走德育生活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