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山水自然观偏重阐释人化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蕴,包含三个层次:一、将自然山水人格化、道德化,在观山临水过程中体味人生智慧与从政技巧;二、将自然山水作为儒家自我精神独立的象征,赋予其永恒不竭、奋发自强及遁世无闷的超功利的内涵;三、在对山水自然的文学化表现过程中,多将山水意象作为寄寓兴谕的媒介。这三方面均在魏晋诗坛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出现从阮籍、嵇康的"旧自然说"到陶渊明"新自然说"的嬗变,在诗歌创作方面则逐步弱化山水意象的兴谕功能,逐渐将其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观照,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魏晋六朝时期美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便是实现了自然的人格与自然的审美态度相统一。对自然的人格的追求与熔塑,促成了士人对“秀骨清像”的追捧,对自然美的热衷形成了魏晋所特有的新自然观。这既促进了山水美学的繁荣,又带来了文学、书画艺术清新脱俗的新面貌,并且对整个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走向及审美标准的确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4.
魏晋科技研究中理性精神的高扬与魏晋文人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同一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特征,并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本文从寻找不同的理论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阐发科技研究求真的理性精神对文人审美意识的深刻影响,论述魏晋文人自然美意识的起源:理性精神清洗了自然之上的虚幻东西,呈现出自然万物的真切面貌。本然的万事万物,成为独立的认识对象,也是感性的审美对象。对真的追求,感召出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认为造成魏晋六朝士人的山水情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时代动荡,政治险恶,人命危浅,山水成了“向死而生”的最佳托身之所;回归自然,拒绝异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山水成为士人重要的思辩资源,游赏栖居山水成为品评士人风雅的尺度,魏晋六朝士人认为美的人有从外形到内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发展过程和人类有关自然的理论,都是与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是人化了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和人类对人化自然的认识,雨依据人类活动又可以把人化自然划分为实在的人化自然、观念的人化自然和审美的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7.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极为黑暗,极为险恶的时期。在“名士不有全”的恐怖环境中,魏晋诗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诗人都要清醒,深刻。魏晋诗歌中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对神仙幻境的渴求,都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对人生短暂的痛苦和忧虑。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较为开放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使得其时女性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她们的文学创作反映出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文化意识与文学特征,即所谓“魏晋风度”;但是,另一方面,此时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纲常又使得她们的文学创作无法摆脱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怨”之情感。她们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平添了一种细腻如丝、绮丽如画之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时期政治动乱,人民生活痛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非宗教形态的民间信仰,巫术①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民间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魏晋时期的巫术出现了巫术民俗化、礼仪化和宗教化的趋势,成为魏晋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5,20(1):104-105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空前活跃,儒、道、释同时受到推崇。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给这一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在称谓、避讳、命名等方面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依附和崇拜自然;利用和加强自然;征服和支配自然;警醒和反思自身行为。人类自然观的演变警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观是嵇康思想的核心。嵇康认为“自然”是指宇宙的本源,其认识论基础就是他的名实观。嵇康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元气自然、人性自然和度、数(规律)自然待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深受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倾慕名士风度,赞美隐逸,并且喜爱游赏自然山水;在精神境界上,崇尚自然,追求人格完美和个性自由;在诗歌创作上,深得陶渊明神韵,浑成自然.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肉刑是中国奴隶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因其耻辱刑和中间刑的双重性质,汉文帝废除肉刑,并没有提出具体完善的新刑来代替.自其废除之日就不断有复议肉刑的呼声,特别是魏共有三次复议内刑的讨论,东晋元帝时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本文结合当时具体历史环境,总结这几次复议肉刑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肉刑复议并不能改变废除肉刑的历史潮流,但对其的讨论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艾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对六七十年代的环保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著作《孤独的沙漠》等,了解其所持自然观。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探讨解读艾比的自然观,将有利于进一步唤醒民众关注环保、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晋名士风气表现在个性的张扬、清谈、服药、饮酒、崇尚自然等几个方面。社会环境是造就名士风气的重要原因,玄学的形成与兴盛也为名士风气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魏晋名士风气对后世的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美学片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由于门阀地主的势力取代了汉大一统的封建势力,体现门阀地主人格理想的玄学兴起来了。玄风所向是诗性人格即魏晋风韵的产生,并由此引发艺美学的空前兴盛,其特征是重情感,尊个性,尚自然。  相似文献   

19.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相反,崇尚“以悲为乐”的审美时尚,表达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危浅的惶惑和忧惧,追求行为的放诞和风流,则成为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的原因和目的。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这实际上是以助哀实用为目的的葬礼挽歌在本时期产生的“变调“亦或说流变。  相似文献   

20.
先秦、魏晋男性美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