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中必须把人文情怀张扬出来,在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作为母语,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语文课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最需要倾注情感、挥洒个性、放飞灵性,它应该是精神的漫步、灵魂的壮游、智慧的攀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桎梏学生天性的“三味书屋”,而不是新鲜、神秘而充满生趣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3.
马向阳 《上海教育》2011,(22):60-60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坚守人文情怀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努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现代青年,使每一个青年学生不仅拥有知识、经验、理性与科学素养,而且还要拥有一颗善良、丰盈和美好的心灵,在生活与工作中,懂得尊重与感恩,能够宽容与理解,崇尚自由与公平,遵守秩序与法则,做到互助与友爱,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肖川 《湖北教育》2006,(8):23-23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姓陈的女同学,长得非常瘦小、单薄,很明显属于营养不良(这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的,当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点)。有一天,她的同桌说她身上有味,于是就有一些调皮的男同学羞辱她。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拿她取乐,甚至打她。她也不回手,任由同学欺侮,只是趴在桌子上哭。这种情况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我们小学毕业(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我不记得老师出面关注过这件事,也不记得有同学出来制止过这种胡闹,更不记得她的家长为此事来过学校。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更是无处不在。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乐趣,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呢?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形成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正>克雷洛夫说:"现实是彼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缺乏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  相似文献   

8.
何明郎 《甘肃教育》2011,(20):35-35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笔者认为这种活力首先源于教师的激情,只有教师以盎然振作的精神状态、充满着激情去上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的激情该怎样表现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多数的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解放、人文情怀的熏陶。在成绩优先、升学压力的冲击下,原本应有的生动、活泼、充满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变为冷冰、死寂。如何不再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培养他(她)们的人情味?作者从文本的使用、课堂教学的技法阐述做法,旨在唤醒语文课堂教学"人情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末,中国语文教育因人文的缺失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应当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思潮和思想不断涌入,传统的说理教育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注重人性化的人文情怀,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人文素养相对较高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肖川 《辽宁教育》2006,(10):11-12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姓陈的女同学,长得非常瘦小、单薄,很明显属于营养不良(这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的,当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点)。有一天,她的同桌说她身上有味,于是就有一些调皮的男同学羞辱她。后来,经常在老师不在场、诸如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些同学每当从她身边走过,就说她身上的味道难闻,于是就打她,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拿她取乐,你一下我一下,好像根本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她也不回手,任由同学欺侮,她一般都是趴在桌子上哭。这种情况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我们小学毕业(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我不记得老师出面关注过这件事,也不记得有同学出来制止过这种胡闹,更不记得她的家长为此事来过学校。  相似文献   

13.
姜月 《中学教育》2008,(10):27-29
具有人文情怀是教师获得自我专业化发展以提升自身境界的内在要求。教师的人文情怀有其教育特殊性。教师形成人文教育情怀,需要对教育的人文精神有丰富的理解,并理解中小学人文社会相应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树立、践行人文教育精神、具有丰富人文教育情怀,最终形成以人文精神、人文情怀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体育技能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运动技能并不难,难的是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技能负载的体育精神及其价值追求,让体育课也充盈着人文情怀。因此,体育技能课应该至少有三个追求:首先必须追求理解;其次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能"、自得",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和学习成功的体验;再次,还有许多与技能相关的追求可以在教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光 《河南教育》2008,(10):50-51
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又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创始阶段,人们集中力量寻找高职教育的特质,人文教育曾经被冷落.……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姓陈的女同学,长得非常瘦小、单薄,很明显属于营养不良(这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的,当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点)。  相似文献   

17.
张青 《中学教育》2010,(8):42-45
人文情怀教育是教人学会做人,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它的核心价值是“真”、“善”、“关”,分别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个角度来阐释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教室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对小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室这一物理空间、学生参与教室环境布置产生的同学关系体验、师生关系体验、学生自我认识等方面把握教室环境布置对小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由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 ,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生作为人 ,是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 ,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观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 ,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2 0 0 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已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这无疑是语文学科认识的一个重大的超越。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谈几点…  相似文献   

19.
潘保翠 《班主任》2010,(11):27-27
撰写学生操行评语是班主任学期末的一项重要工作。好的评语应该准确鲜明,富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进步和不足,并受到教育和启迪。笔者经常审阅班主任评语,现结合体验,谈谈班主任撰写评语要注意的“三要三忌”。  相似文献   

20.
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性”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普遍关注。通过教师的引领,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完善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等,进而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