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以c代表.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被重新创造出来,并超过本身的价值,有一个价值余额即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以v代表.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对于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只是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上面所引的马克思的公式来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但是,必须承认,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在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增长的思想在《资本论》中是多次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说:“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某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包括《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关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定义,一般都是这样表述的: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上海交通大学蒋明同志、景德镇市卫生学校张玮艮同志指出,这一表述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只能是货币资本,因为只有  相似文献   

4.
(一)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时,首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把社会总产品,从而也把社会总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他把前者称为第Ⅰ部类,后者称为第Ⅱ部类。又从价值的角度,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比例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即每部分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到替换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对于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对于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对于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以及用它来解决政治经济学的各种复杂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勇 《教学与研究》2001,(10):16-22
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现实,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由于知识资本在生产中相对独立和决定性地位的取得以及劳动力内涵及其价值决定的变化,使得可变资本的增长相对不再慢于而是快于不变资本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下降,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一趋势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开始,科学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论证了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都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平衡的客观性,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不断破坏这种比例关系的无情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给无产阶级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结构不等于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观点,没有突出货币的本质特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是购买生产资料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而是变为生产资料和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一六六)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所耗费了的东西。它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与商品的实际费用并不相同,后者等于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即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再加剩余价值,它与商品的价值相等。商品的实际费用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劳动的消耗来计算。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则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它是由资本的消耗来计算,从而,它的数额必然要比商品的价值为小。这是因为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中,并不耗费自己的劳动,而只是垫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时期资本的有机构成呈不断提高趋势,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投入结构,可变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资本相对减少,导致资本的有机构成趋于下降,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率上升,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分析,大体说,是重农学派开始的。这是重农学派的功绩。马克思说:“这种功绩,使他们成为近代经济学的真正的始祖。”重农学派分析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依以存在的各种物质形态,如工具、原料等等,把这些物质成分和它们在资本生产中依以表现的社会条件脱离开来。这就是说,他们把资本和生产资料混为一谈,把资本看成是一般生产过程的要素,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成是社会生产的永恒形态。这种把资本与生产资料等同,把资本主义生产永恒化的观点,成为以后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3.
39.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不断增长的资本总量中,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在日益减少.这样,由于不变资本的相对增加,就会使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m/(c+v),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下降.这个事实对于以前的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现象,从来没有被说明过,现在我们要说明这个现象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同于其它商品经济.它不仅是劳动产品,而且还被看成是资本的产品.既然资本主义商品是资本的产品,那它就"不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作为资本的产品交换,它不仅要给资本家带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补偿价值,而且还必须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是同质的.作为资本家不管以什么形式投入资本,"这些资本要求从剩余价值总量中,分到和它们各自的量成比例的一份,或者在它们的量相等时,要求分到相等的一份."每个  相似文献   

15.
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老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时,它的价值会转移给新产品,这实质上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生产以它为要素的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一般产品价值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力转移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还会发生代际转移。  相似文献   

16.
(习题见上期)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A5、C6、C7、A8、B9、D10、D11、A12、C13、D14、C15、A16、D17、D18、A19、B20、A21、A22、A23、A24、C25、A26、B27、D28、B29、D30、A二、多项选择题31、ABCDE32、BCDE33、BCDE34、ACDE35、ABCDE36、ABCDE37、ABE38、ABCD39、ACD40、ABC三、简答题41、定义: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称作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价值量,称作可变资本。依据:根本这两部分资本在M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C、V。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流行的剩余价值定义均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此定义看,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二,它是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的价值;因而,第三,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范畴。 可是,这种认识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论述。的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再指出过,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是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但这些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指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第九章资本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从本章开始到十三章为止,都是从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角度,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本章则是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说明产业资本家之间是如何来瓜分剩余价值问题。本章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产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是通过剩余价值的一步一步转化来实现的。具体地来说就是;剩余价值本来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当成本价格出现后,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进而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成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又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也不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基础上建立的一般资本理论是资本学说的一次革命 。马克思接受了古典学派既从一般生产过程、又从社会生产过程来建立一般资本的思路,并进一步澄清了古典学派在资本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上的混乱认识,深刻 分析了资本本质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本构成体系,使一般资本理论了完善、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20.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还是技术进步某一阶段上的经济规律?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不管是持肯定观点还是持否定观点的同志,大都是从“产品应按什么比例补偿过去劳动(即不变资本)和支付活劳动”的角度来探索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而忽视了对马克思、列宁特别强调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物质技术条件——技术进步这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因素的研究。本文拟从技术进步质量变化不同阶段,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来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