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相互关系及促进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系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务实地演绎出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在社会学、经济学的视野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阐释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初步探究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功能;适时地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是体育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通过分析,提出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农村全民健身体系,发展农村全民健身事业。  相似文献   

3.
李秀珍 《西藏体育》2006,(3):F0003-F0003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国开展2006年全民健身周活动的通知》,推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参与体育的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唱响“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全民参与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掀起开展群众性体育  相似文献   

4.
孙海麟希望我院为全民健身再做新贡献在我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行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天津体育学院长期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做贡献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在200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经国家体育总局同意,我院举办了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全民健身: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行10周年高层论坛”。国家体育总局及其部门的有关领导和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部分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海麟同志参加论坛活动并发表讲话。他认为,今年…  相似文献   

5.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立足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从质量和效率变革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推动发展质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效率就是生命”向稳定性、协调性、连续性转变。从平衡性和全面性角度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需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突出发展的全面性,实现领域间均衡发展。从生态和环境角度推动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绿色“新风景”,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白色“新时尚”。从路径和目标角度实现全民健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同频共振,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作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作为高水平开放发展新目标。从理念和导向角度坚守全民健身发展的价值立场,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理念,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6.
曹勋 《体育世界》2008,(11):25-26
文章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进行孓分析,阐述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健身的重要意义。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弱势群体体育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体育》2011,(2):8-9
过去的2010年,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它既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了解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现状,总结苏锡常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工作经验与发展理念,为我国其他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研究苏锡常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现状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无论对我国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都可起到指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具有时代性全民健身计划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由毛主席在建国初期提出的,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加上最近通过的“体育法”为我们建立和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建国40年来,无论是5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健身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成立  杨柳  王健 《体育学刊》2005,12(6):140-142
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健身的必要性,阐发了关注弱势群体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经费不足是严重制约甘肃省全民健身活动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障碍;2居民的体育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强;3甘肃农村除了贫因素制约全民健身工作外,居住分散,观念守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4社会办体育的体制和组织网络形成缓慢,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建议在制定甘肃省实施《纲要》发展目标、战略对策时,应考虑采取与甘肃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对策,突出滚动发展,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及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克勤克俭等工作原则,加强行政干预,大力抓好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西安市7个区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进行了现状调查,以全面了解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在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对策,即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锻炼的科学性;有关部门应该制订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布局长远规划;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及法规;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从国际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论述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运用大量最新信息,列举国际大众体育的8大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提供经验和例证。介绍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背景与特点之后,提出以下结论: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第三世界有示范作用,它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表明中国体育正朝着协调发展的方向努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现全民健身计划还有不少问题,我们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高等学校的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于社区、服务于人众,是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为社会公众服务,应在分析存在的观念问题、锻炼者的安全问题、体育场馆的维护、人力管理的费用等限制性因素,依据《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制定与实施相关管理政策,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实行产业化运作模式与提高物耗的低碳操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强健康教育是发展健身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赋予学校体育的历史使命,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忽视健身教育的现状,对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作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身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我国北方社区冰雪运动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和谐社会与社区体育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阐述了北方社区冰雪运动,在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北方社区冰雪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北方社区冰雪运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52,自引:8,他引:144  
主要采用调查法、访问法等,力图探索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来的特点、规律、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目标、策略、研究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利国利民,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条件,丰富了群众健身的内容,提高了全民健身的锻炼手段和条件的现代化水平;揭示了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中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国民体质建设与群众体育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这与蓬勃高效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强烈的不合拍反差。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为尽快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开辟了广阔前景。笔者就我国人口按年龄和特点分类成群体,对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为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建议、找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人才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资源,是体育事业构成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是体育教育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同层次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奥运争光计划也已全面、深入开展并实施,体育产业的发展又从另一方面对体育人才的结构、质量、种类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预期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有关全民健身工程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对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