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  相似文献   

2.
卢瑜 《四川教育》2014,(2):84-84
一次,在我旁听的一节数学组的“分享式教学”课上,一个话题突然进入我的视野:“上课发言不需要举手。”彼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全国许多正在践行“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得以实现。坦言之,这个话题对我内心的冲击很大:上课举手才能发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则,所有的老师都力求呈现一个有秩序、有组织的安静课堂。今天,竟然有课堂正在实践着“发言不必举手”的规则,让我不得不又进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3.
连续参加了几个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20余节现场展示课,受益匪浅。这些课上得很生动,它所表达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课堂教学向老师们传达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但在这些课中,我却发现了一个颇具共  相似文献   

4.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教师的话音刚落,一些或许多学生便举起手,然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这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场景,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这已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老师们仍然这样问:“这个问题谁能回答?”但学生已不必再由教师“钦点”,常常是教师一发问,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而且现在教师也不用为评判学生回答的“对”或“错”而大费周章,学生们大多会在相互讨论、争论中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一些原先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受到气氛的感染,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这就是大境中学实行“无需举手,自由发言”后的课堂教学情景,学生们将此举称为“思维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笔者连续参加了几个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二十余节的现场展示课,受益匪浅。这些课上得很生动,它所承载的目的很明确,即通过课堂教学向老师们传达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这些课中,发现了一个颇具共性的现象:在要求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执教老师几乎清一色的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连续参加了几个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二十余节的现场展示课,受益匪浅。这些课上得很生动,它所承载的目的很明确,即通过课堂教学向老师们传达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这些课中,发现了一个颇具共性的现象:在要求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执教老师几乎清一色的对学生说:“不用举手,谁想说就说。”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教师认为应该取消齐答或是尽量少用齐答。但我觉得不可因噎废食,要视情况将齐答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9.
齐答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集体作出回答的一种提问求答方式,它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广泛运用,齐答不仅便于教师及时收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反馈信息,而且还具有如下教育作用。 1.消除学生答问的紧张、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为逐步过渡到独立回答问题作铺垫。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入学时间短、适应性差,师生的情感还未勾通,如果要他们面对全体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对一次语文课堂话语进行录音的方式,以课堂实录转写成的文字材料为语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的个案研究。发现在学生回答中,以齐答为主,齐答占学生回答的95%。根据参与人数和语言特征,把齐答分为四种类型。相较与个别回答,学生齐答问题的思考难度较小,不利于开拓学生思维,齐答为主的学生回答展示了中小学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结合学生齐答和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11.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知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本知欲应予以鼓励一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这种活跃的气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悼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举手和回答…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却不爱举手发言。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求知欲应予以鼓励,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悖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来稿请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对一次语文课堂话语进行录音的方式,以课堂实录转写成的文字材料为语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的个案研究。发现在学生回答中,以齐答为主,齐答占学生回答的95名。根据参与人数和语言特征,把齐答分为四种类型。相较与个别回答,学生齐答问题的思考难度较小,不利于开拓学生思维,齐答为主的学生回答展示了中小学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结合学生齐答和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14.
举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患上了胆怯的毛病——上课总不敢举手发言。“这节课,我一定要举手!”上课前,我暗暗地下定决心。铃声刚过,教师就迈上了讲台。我一边聆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一边攥紧了藏在桌肚下面的拳头,伺机等待着老师的提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终于发问了。我脑海里迅速闪出了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16.
举手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梁国媛,她刚开学总是默默无言,上课也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为了让梁国媛纠正这一点,特意将梁国媛从最后一桌调到第一桌。但她还是跟从前一样,默默无闻,一天,老师在讲第九课《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后的思考练习第二个题,问大家:“计算机会越来越‘神’,它能‘神’到什么程度?”同学们纷纷举手,急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老师谁也不叫,而叫一直不举手的梁国媛回答,梁国媛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心想:梁国媛要  相似文献   

17.
举手     
教室里静悄悄的,小朋友都在看画报。后来,李老师有事出去了,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李老师回来了。她问小朋友:“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室里怎么样?”刷地一下,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象小树林一样。周英说:“王小强看书从后面看到前面,不是顺着看。刘明说:“姜平看书,笑出声来。”接着,张小宝举手了。他涨红着脸说:“周涛看书认真,我想跟他  相似文献   

18.
举手     
我们经常举手,目的却不一样.表决时的举手是为了自己的决策权而举;学习上的举手是为了回答问题或提出质疑而举;犯错误后的举手是为了诚实地认错而举.同样是举手,目的可能不同,在我们心中的意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举手     
今天作文课上,董老师让我们根据课上的活动,写一个片断。写好后,董老师说:“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把你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析评析?”过了好一会儿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其实我很想到前面去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但抬头望着鸦雀无声的教室,一直不敢把手举起来。我多希望不举手董老师就喊我呀,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董老师一向很尊重每一个同学,不举手她是不会喊你回答问题,让你难堪的。这时,当我把头一转,正好与董老师的目光相撞。董老师信任的目光仿佛在对我说:“快举手吧,你一定能行!”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我慢慢举起了早就想举的…  相似文献   

20.
举手     
人人都会举手,人人都举过手。举手,从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学会了。那时候,我们很天真、很纯洁,对举手没想得那么多。老师提问的声音刚落,一双双白嫩嫩的小手就像春天的竹笋一样齐刷刷地举起来,弄得老师眼花缭乱,不知点谁好。于是,有的同学便站起来,还有的同学用胳膊肘把课桌敲得震天响,希望老师能注意自己;而有幸被点中的同学则神气十足地回答问题,好像吃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没有被点中的同学也不气馁,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