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理解《〈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呢?修订后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125页)是这样解释的:时习,即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也就是说,编者把“习”解释为“复习”。这种解释较早源于宋代学者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就是不停地学习,也就是复习。长期以来,编者如是编,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大家似乎都认同了这一解释。事实上,这个解释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这一名言的误解。首先,我们来看《礼记·月令》里对“学习”一词的解释:学,效;习,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地方。本文初步探讨孔子的一些教学思维及其给我们语文教学的启示。一、学与思结合孔子没有孤立地谈思考,而是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孔子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要求学生“博学于文”(《雍也》),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把多闻、多见、多问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限于闻见,而必须在闻见的基础加以思之功,把闻见中所得来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切问而近思。”(《子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其大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论语》中的孔子论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探讨孔子论学,将对我们的学习活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学习方法论。学习是否得法,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学思关系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孔子提出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见解:“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关于学与思的论述表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4,(18):37-37
如何理解《(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呢?修订后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125页)是这样解释的:时习,即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也就是说,编者把“习”解释为“复习”。这种解释较早源于宋代学者朱熹。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就是不停地学习,也就是复习。长期以来,编者如是编,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大家似乎都认同了这一解释。事实上,这个解释并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是对孔子“学而时习之”这一名言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一) 《论语》开宗明义《学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寥寥三句话,是孔子主观上已经肯定,却又以探询试问的惊叹语气,征求学生意见,使人信服而又不强加于人。这正是他循循善诱的良好教学法。人必须学,学而后知,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精神。学者效也,学就是实践。学就能获取知识。 学了之后,还必须“时习之”。近代心理学家用了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及时复习对巩固知识的重要性。人们学任何东西,不可能过目不忘。据说三国时的王粲,和人一起跑路,“读道边碑”,一次  相似文献   

6.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7.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作古2500多年,但他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素质教育仍有借鉴的价值。孔子的学习观,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倡乐学的古代教育家。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刻苦学习固然是好的,但不如乐学更佳。把读书当做苦差事,是学不好的。只有把读书学习视为人生的快事,怀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相似文献   

8.
王国兴 《教学随笔》2009,(11):43-44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1,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造作和模仿,  相似文献   

9.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自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以下凡引《论语》处皆注篇名)《论语》这部书是由他的“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汉书·艺文志》)编成的,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孔子毕生主要从事了两项实践,一是对三代文化遗产的整理,二是教育。对他的认识,也只有基于他对这两项实践的观点、态度和方法,亦即基于《春秋经》的“微言大意”和《论语》要旨之上了。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孔子为什么重实践,轻著述,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他  相似文献   

11.
黄桂林 《陕西教育》2001,(11):21-2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说:“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由此可见,为要“悟”而不“罔”,就要“思”,这个“思”就是“思维”,“是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加工活动”。(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在语文学习中,有了  相似文献   

12.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批判继承。下面从《论语》一书中摘录几则,并附译文于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又常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说,同悦。)  相似文献   

13.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14.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5.
纵观语文阅读教学的大千世界,纷纭多彩。本文试从单元阅读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知识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则是一种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很重视阅读。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这里说的“学”,即“阅读”。有一次他对仲由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学好,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学好,其蔽也狂。”(《阳货》)里面的“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均为人的道德,“学”仍为“阅读”,旨在强调阅读(读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  相似文献   

16.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夫子是很重视朋友的,《论语》第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应地,他也重视交友之道,《论语》有多处谈到这个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道德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哲学观点出发,根据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在今天大学生德育中仍然有其可资借鉴之处。第一,关于学思结合的道德教育方法。孔子在道德教育时强调要学思结合,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掌握道德知识、进行道德修养的条件和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孔子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知道吗?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向春秋时代的孔夫子学了不少知识呢。、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不少成语也出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如“文质彬彬”“做而远之”当仁不让”等。  相似文献   

19.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巧言”是话说得动听,“令色”是脸色好看,让人喜欢。“鲜”是稀少的意思。《论语》里有很多关于“仁”的讨论,同时也讨论什么样的行为使人远离“仁”这种高尚的品德。这里孔子说:一个人若是“巧言令色”,他的仁德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